巫溪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大巴山東段南麓。這里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尤其是“最為偏遠、經濟最不發達”的白鹿鎮,村民出行更為困難。為改善當地的交通運輸條件,為周邊群眾搭起聯通外界的“致富路”“幸福橋”,一支鐵建隊伍挺進這大山深處,修建巫(溪)鎮(坪)高速。這支隊伍中,有許多夫妻,常人看來,這些夫妻再也不用像其他工程人一樣勞燕分飛了。但現實總比理想殘酷,還是有不少夫妻雖同在一個工地,卻還在演繹著現代版的“牛郎與織女”。
趙素杰,物資部副部長,30出頭的西北漢子,一開口說話就笑瞇瞇的。因常年在施工一線打拼,雖結婚10年有余,但與妻子團聚的日子屈指可數。甚至在妻子待產之際,因工地突發狀況需要處理,他不得不掙脫妻子依依不舍的雙手前往工地。因聚少離多,家里的事壓根指望不上他。妻子常常對趙素杰說:“當你們這些工程人的老婆真是太難了。”
趙素杰來工地已3年了,無論春夏秋冬,施工一線缺什么材料,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他都24小時“在線”。但對家人,他卻經常“離線”。每當談起妻兒父母,這個平日里異常堅毅的漢子,滿臉的愧疚和無奈。“為了工作,實在沒辦法啊。”他說。
劉慧琴,2號拌和站拌和機操作手,趙素杰的妻子。與趙素杰結婚生子后,因孩子太小、婆婆腿腳不便、公公有車禍后遺癥都需要人照顧,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獨自撐起了這個小家,這一撐就是10年。
近幾年,孩子上了小學,公公婆婆的身體也有所好轉。“既然你離不開工地,那就我過去吧。”為了補貼家用,也為了減少對丈夫的日夜期盼和想念,劉慧琴來到工地打工。
由于工地點多線長及其他一些特殊原因,劉慧琴沒能與丈夫分配到同一工點工作。丈夫在1號拌和站,她在2號拌和站,兩人中間隔著一座大山。因隧道尚未貫通,他們見上一面需繞行20公里。
“雖然同在一個工地,但我們兩個工作都很忙,加上交通不便,我們夫妻倆見一面還挺難的,最多1個月能見上一次。”趙素杰說。他有時會去2號拌和站調運物資,方便的時候會看妻子一眼,如果雙方時間寬裕還能說上幾句話。
作為拌和機操作手的劉慧琴,特別認真負責,工作從未出過任何差錯。站長看她工作積極主動,還讓她兼做臺賬記錄的工作。如此一來,她的工作更忙了。“除了整天趴在操作臺上完成一方又一方的混凝土拌和,我還要抽空做臺賬記錄,壓根想不起,也沒時間與老公見面。”劉慧琴說。雖然見面的時間不多,但比起以前,他們小兩口已經很知足了。
“這樣也挺好,像談戀愛一樣,偶爾還能約會一起吃個飯。”趙素杰這樣打趣自己。
“等隧道打通了,我和老公就能經常見面了。”說這話時,劉慧琴眼里滿含對未來的期望。
像趙素杰、劉慧琴這樣的夫妻,在項目上還有好幾對。但為了工作,他們就這樣相互理解著、守護著……
劉慧琴正在操作拌和機
趙素杰在指揮車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