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又出了一道“加試題”,帶來了新挑戰:脫貧攻堅的目標還能不能如期實現?
在今年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新情況,做出了再動員、再部署,堅定宣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今年兩會之后,第一次外出考察,習近平總書記選擇了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的寧夏,再次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沖刺時刻,響鼓重錘,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疫情肆虐,帶來的挑戰是現實的,也是嚴峻的。但黨中央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更是明確的、堅定的,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完成這一中華民族的千年期盼。目前,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懈奮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扭轉了過去貧困人口減到一定階段就減不動、戴貧困縣帽子的越扶越多的趨勢。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事實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證明了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完全正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切實有效。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這是一場硬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把工作抓得很緊很緊,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把黨中央既定部署落實好,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滯后的工作趕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堅持既定任務標準不動搖。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對于這個既定標準和任務,既不能降低,也不能隨意拔高,要嚴格考核,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攻堅質量,確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著力化危為機,切實克服疫情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新變量”。怎樣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是當前工作的急中之急。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逆勢而上,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恢復社會生產生活正常秩序,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全力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剩余的貧困任務,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啃下硬骨頭,必須有硬舉措。要對深度貧困縣、村實施掛牌督戰,逐村逐戶逐項查缺補漏、對賬銷號,堅決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同時,要多措并舉鞏固成果。對容易返貧和因疫因病可能致貧的,建立貧困監測和幫扶機制,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及時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貧困群眾脫貧之后穩定增收,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楊 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