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認為,下一步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方面,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帶動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要加強國際合作,保護好產業鏈供應鏈。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表示,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與安全,是中國產業與企業發展的根基所在。如果產業鏈、供應鏈受制于外部,中國企業與產業的發展也必然受制。概括而言,保護好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性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順利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大循環,讓國內各個產業鏈環節的企業,能正常生產運營;二是助力中國產業與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并提升產業發展的國際話語權;三是可以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效應,實現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增強企業發展活力與強力。
上述座談會稱,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從座談會透露出的相關情況來看,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生動地表現出政策層面對于保護好市場主體的態度與決心。
事實上,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頂梁柱”,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在保產業鏈及供應鏈方面,通過“補鏈強鏈延鏈”等組合拳,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首先在聚焦“補鏈”上,作為經濟運行的血脈,做好交通運輸組織保障,可以說是推進全產業鏈協調運行的關鍵環節。從全球最大航運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來說,在疫情期間,為堅決防止交通運輸受阻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沖擊,集團充分發揮全產業鏈貫通優勢,船隊和全球航線服務始終不中斷,所屬1300多艘船舶持續正常運營,1000多家企業全面復工復產,航運、物流、港口、貨代、船代等全線接力,堅持“7×24”小時作業和服務,全力確保我國外貿進出口運輸和國際貿易物流“生命線”貨流通暢,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民企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徐繼峰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已經不再局限在某個國家或地區,而是跨越國界,根據資源稟賦等進行國際分工。我國雖然被稱為“世界工廠”,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并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夠在國內生產,很多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如高端裝備、芯片等依然需要從國外進口,如果出現斷供,這對于整個產業的正常運轉將會帶來較大的沖擊。所以,保護好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對于穩定中國制造業、穩定經濟基本盤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補充稱,每個企業都是產業鏈上的一個節點,均依托產業鏈而生存發展,若產業鏈出現問題,企業的生產經營勢必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所以從央企自身來說,保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同樣也會受益。
其次在“強鏈”方面,央企更是緊緊扭住產業鏈協同這個牛鼻子,深化開展上下游、企業間、企地間等合作,助力經濟穩步向前。如疫情期間,中國三峽集團與山煤集團以煤為“媒”,實力演繹產業鏈上下游抗疫保電“最佳拍檔”。作為物資生產的源頭,山煤集團克服困難,積極復工復產,在煤源供應、運力組織上集中力量優先保證受疫情影響地區和中國三峽集團湖北能源集團的煤炭供應。原料供得上,還要出得去。中國三峽集團協助山煤集團,打通人流、物流堵點,突破貨運物流限制,順利讓列車發運;所屬湖北能源集團在疫情期間保持生產運行平穩態勢,充分保障區域供電供熱安全穩定。兩大企業的聯動作戰,促使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不斷增強并得以充分發揮,解決了湖北的燃“煤”之急。
在劉興國看來,對于在體量規模、技術積累等放具有天然優勢的央企來說,其本身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資本布局會相對更為完善,因此也更有能力與實力為保護好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做出突出貢獻。下一步,央企應進一步對產業鏈、供應鏈進行深度梳理,查找當前產業鏈、供應鏈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按照國家戰略布局等要求,科學地進行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從而加強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保障能力。
最后在創新升級“延鏈”上,今年央企進一步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產業鏈價值,繼而形成增長新動力,推動發展駛入“快車道”。如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也積極探索5G技術與智能發電技術的深度融合,努力推動智慧電廠前沿科技技術的深度開發。6月13日,國內首個火電物聯發電5G宏基站在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東勝熱電完成基建、通電、調試,正式接入核心網,這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進入5G+智慧企業建設新時代。
在劉興國看來,下一步央企在保護好產業鏈供應鏈方面,還可從兩方面進一步著手:一是圍繞產業鏈“卡脖子”技術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爭取通過技術進步早日擺脫其他國家或企業對我國產業與企業發展的技術壓制,進而推動我國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提供強大助力;二是要以補全產業鏈、供應鏈為目的,進行資本布局結構調整;一方面是在國內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投資,消除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斷點;另一方面則在國際市場進行投資或并購,加強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掌控能力,遏制國際供應鏈斷鏈風險發生的可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