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來自上海灘的張愛玲如是說。
他22歲就來到上海,開始在上海打拼,保障了上海地鐵6次大型開通任務,將上海地鐵施工領域的獎項拿了一個遍:申安杯獎、上海市政金獎、白玉蘭獎、上海市建設功臣……
他就是中鐵十四局集團電氣化公司的張斌,27歲就開始擔任項目經理,是當時該公司最年輕的項目主管領導。
“口碑”是實干出來的
“創出口碑最起碼要守住工期,統籌安排好各施工要素,這是作為一名項目經理最基礎的能力要求。”這是張斌日記本扉頁上的一句話。
工程建設中時間緊迫,已經成為地鐵機電安裝施工面臨的共性困難。上海地鐵也面臨同樣的困難,“很多時候,紙面上的時間擺平了,但實際施工過程中又會出現很多突發情況,工期幾天就要重排,每天的工作量細化到小時。”張斌說道。
在上海13號線二、三期通信系統、信號系統施工中,信號AP天線安裝好,防水工程做好后,廠家還得登高拆開元器件一一檢測,檢測完畢后,工人師傅們再重新做防水。照這樣的速度下去,肯定不能按期交工,張斌愁得一連幾天睡不著覺。
那段時間,張斌常一個人抱著肩膀走在外灘上,但是他腦子一刻不停的思索。終于有一天,他回到項目部開始不停的畫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設計出了AP天線預配板的初步草圖,在項目部基數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成型,經信號生產廠家平地檢測合格后,再一次性安裝。
“這樣,不僅省去了登高檢測的難度,還不用重復做兩次防水。這一創新技術,在上海是第一次使用,不僅提高了安裝工藝,還節省了近三分之一的安裝調試時間。”項目書記韓萌想起這件事,忍不住自豪地講。
要實干更要“巧干”
實干、硬干是一種精神,但是作為一名管理者,更需要的是對大局的把握,對施工方案的總體優化。
“方案優化是項目戰略性經營、收益的關鍵,方案的優化分為兩種,一種是技術方案的優化,一種是施工方案的優化。”這是張斌最常對同事說的一句話。
在上海地鐵13號線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各個車站的攝像機數量多,普通的安裝方式是頂板生根的方式進行安裝固定,因為各個車站的層高不統一,現場測量的過程中就會比較繁瑣,不但容易出現錯誤,還對型材的浪費比較嚴重。
這個問題張斌早就看在眼里,他通過與設計單位的不斷溝通商討,在保證吊頂至頂板的距離平均要達到1米,每個車站的凈空基本一致的情況下,終于說服設計人員,確定由以往的頂板生根安裝更改為結合吊頂的安裝,為此大大節省了型材的使用量,還能兼顧美觀的要求,僅此一項為項目節省成本約200萬元。
會干更要會算
“變更索賠一直是創效的突破口,從工程一開工就超前謀劃,收集證據,合理合法提出變更理由;同時要干好工程,讓各方滿意,為變更索賠創造前提。”這是張斌總結出來的經驗。
在項目管理中,張斌特別注重對相關標準文件的研究,更善于溝通協調。在上海13號線二三期項目施工過程中,張斌通過與接管單位的溝通,了解到他們對車站部分重要機房有新增攝像機的需求,以方便日常的巡檢工作及設備狀態監控。張斌馬上找到突破口,以此為出發點,積極與業主溝通,實現變更金額505萬元,增加利潤100萬元。
上海灘10年風雨路,張斌已由當年的毛頭小伙到了而立之年,成為一名干練的項目管理者,在這個擁有世界范圍內線路總長度最長軌道交通系統的城市里不斷蛻變,為中國鐵建立下一個又一個口碑,以現場保市場,攻城奪寨,形成了中鐵十四局在上海地鐵市場的不斷循環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