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亞洲最大跨度公路斷面地下互通立交——廈門海滄疏港通道通車運營。作為以科技創新著稱的工程,將助力廈門市貫徹落實跨島發展戰略、迎接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
中鐵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蔡尖尾山2號隧道為該項目的控制性工程,被譽為“國內最復雜的城市地下互通立交樞紐之一”,為項目團隊帶來巨大挑戰。
“5處位于主線和匝道分岔的大斷面像是在大山肚子里建立交橋,最大開挖面積超420平方米,比一個標準籃球場還要大。”項目負責人舒金會這樣介紹。
早在施工進場前,舒金會就帶領項目團隊到珠三角有關工程項目以及廈門海滄海底隧道建設現場,學習相關分岔大斷面隧道建設經驗。
“我們邀請專家學者指導形成技術方案,后方公司業務部門也根據考察內容優化了保障措施。”舒金會回憶,從2018年8月到12月正式動工,歷時4個月,形成了“大斷面隧道開挖及支護方案”等3項專題考察成果支撐工程建設。
諸多成果里當屬“一種可變斷面的二襯臺車”這項應用帶來極大便利。該臺車通過機械設計實現尺寸變化、縱橫向移動,號稱“變形金剛”,僅憑一部臺車完成5處超大變斷面隧道施工。
“這項研發將每次換裝周期縮短8天,人機臺班降低近半,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為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功不可沒!”項目技術負責人吳文俊自豪地介紹。
此外,以針對厚度僅有1.2米的超小間距中夾巖柱施工難題為例,項目團隊創新提出“剝洋蔥”爆破法施工。“穿袖子”“切豆腐”“做腸鏡”等技術創新工藝工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開挖、爆破、防水等一系列難題。
“歷時4年建設,我們根據超大斷面、超小凈距等開展科技攻關,在國內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篇,申報省部級QC成果2項、科研課題2項,形成專利7項、關鍵技術成果1項,公司內部技術成果10余項,平均每季度就能形成一項研發成果!”吳文俊如數家珍。
“‘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我們以工程建設實踐找到自身崗位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頻共振點,這也是最大收獲!”舒金會補充說。面向科技創新,面向經濟發展,面向群眾需求……項目團隊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融入地方建設,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