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始終聚焦科技創新,催生發展動能,在經營發展后勁上多點發力,著力打造精尖技術攻關“強引擎”,以不斷涌現的科技碩果彰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
近日,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公布2022年度公路工程工法名單,中鐵十四局三公司“王希崗創新工作室”申報的《超長服役期鋼斜拉橋斜拉索全橋更換工法》《大跨度鋼斜拉橋UHPC橋面鋪裝施工工法》2項工法上榜。
為集中公司優勢技術力量解決東津黃河大橋和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工程兩個項目的技術難題,開展技術攻關、進行人才培養,“王希崗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
自成立以來,他們始終堅持將科技創新與施工生產相結合,讓科技創新從一線中來,到一線中去,不斷推進相關課題研究,優化施工方案,解決工程實際難題。
勝利黃河大橋航拍(方海茹 攝)
該創新工作室主要成員為黃大鐵路黃河大橋技術創新團隊的技術骨干,團隊解決了黃大鐵路黃河特大橋施工中180米大跨度頂推同步控制、大跨度懸臂上墩施工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180米跨度平行弦鋼桁梁無支墩頂推施工,形成了大跨度平行弦連續鋼桁梁全懸臂多點同步頂推施工關鍵技術,經鑒定為國際領先成果,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施工企業協會科技成果一等獎,獲國家優質工程、鐵建杯等優質工程獎,獲得3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培養了一批特殊地質和水文條件下特大橋梁的工程管理、施工組織和技術開發人才。
該創新工作室吸收黃大鐵路黃河大橋技術創新經驗,經過不懈努力,在東津黃河大橋和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工程中取得了不斐成績。
東津黃河大橋有黃河下游橋梁施工最大的鋼板樁圍堰,王希崗帶領技術團隊結合水文地質情況對鋼圍堰結構、基坑開挖方式、封底混凝土厚度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縮短了工期。
勝利黃河大橋是我國首座全面維修改造的鋼斜拉橋,沒有成熟的施工經驗,該團隊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先后解決了鋼箱梁病害治理、超長服役期斜拉索更換及UHPC橋面鋪裝等技術難題,并獲得了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
截至目前,該創新工作室先后獲得中國公路協會工法2項、山東省工法1項;參與制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交通工程設施分會標準2項;申報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授權2項;在國家重點期刊發表論文3篇。
同時,該團隊注重工程質量提升,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積極開展QC活動,其開展的QC活動獲中建協QC二等獎1項、鐵建協QC二等獎1項、山東省QC二等獎1項,參與實施的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工程獲評“鐵建杯”優質工程。
2021年“最美公路人”青創團隊王希崗(左二)(徐汝燕 攝)
王希崗作為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本人也是交通運輸部“最美公路人”青創團隊的一員。他先后在東津黃河大橋、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工程、東營港集裝箱碼頭工程中擔任項目技術負責人,有著豐富的橋梁施工經驗。
此外,該創新工作室還積極發揮“傳幫帶”優勢,凸顯“導師帶徒”工作實效,培養科技創新后備力量。
東津黃河大橋項目副總工張永江剛畢業就來到了黃大鐵路黃河特大橋項目,他先后參與了勝利黃河大橋和東津黃河大橋的工程建設,為項目的創新工作貢獻了力量。
目前,在東營港項目擔任工程技術部部長的李雨濃也是該創新工作室的一員,他秉持著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攻堅克難的創新精神,僅入職兩年就被提升為工程部長。
“王希崗創新工作室”開展導師帶徒(方海茹 攝)
王賀作為該創新工作室最年輕的一員,在團隊成員的帶動下也迅速成長,很快便獨擋一面,工作能力得到公司和項目的高度認可,畢業一年就被提升為工程部副部長,同時與導師一起獲得集團公司“金牌師徒”榮譽稱號。
眼下,“王希崗創新工作室”從黃河大橋轉戰碼頭水運。在東營港集裝箱碼頭工程項目上,他們將繼續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工作室為基點,發揮集智創新、技能傳承和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實踐,研發創新成果,以實際行動助推項目攻堅克難,培養技術創新型后備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張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