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組數據、一次次放點,他堅守十年,用精準測量為工程建設護航。他就是中鐵十四局石港高鐵項目部測量隊長聶蘭帥。
測量工作有多重要?形象地說,它就是工程人的眼睛,是工程建設的“方向盤”。“重復的工作用心做,苦練本領,才能擦亮這雙眼睛。”聶蘭帥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他在“草的海洋”中披荊斬棘。
工程未動,測量先行。2020年,石港高鐵項目跑步進場。此時正值夏季,陽光暴曬將土地熨燙。為了在最短時間里對線路進行紅線放樣,在沒有施工便道的情況下,聶蘭帥帶領幾名隊員尋路而行。線路上到處都是野草,最高的地方達一人多高,他們撲進“草的海洋”里,努力穿梭。為了不被荊棘和雜草割傷,他們穿上厚厚的衣服,忍受酷熱的折磨。
那段時間,聶蘭帥和隊員們早出晚歸,一天最少也要走上十幾公里,一干就是七八個小時。他們扛著沉重的儀器,帶著木樁,一邊對照著線路圖,一邊在施工線路上撒灰線,清理地面附著物,每隔10米、20米放邊線,僅用7天便把施工線路全部標注清晰。
聶蘭帥(右)和隊友進行測量(高會強 攝)
與此同時,復測原地面標高的工作也在同步開展,經過線路上的大水塘,他們便劃船前行,再測量出水位深度。
由于長期堅守在施工工地,高溫熱浪讓人汗如雨下,也讓聶蘭帥曬得更顯黝黑。雖然工作辛苦,他卻總是通過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鼓勵大家,“把每一次的工作任務當成一份成長答卷,努力做,做到最好,就會實現一次成長蛻變。”
他用雙腳丈量大地。
“耐心、堅持、精細、吃苦……”談起聶蘭帥,大家紛紛給出肯定的回答。
2021年6月,全線路控制網點檢測和復測開始。聶蘭帥從線路起點一步一步走到線路終點,形成控制點閉環。這一任務結束,用他的話說,已經練就了“步測”技能。在這期間,他們又趕上夏季天氣陰晴不定,暴曬、冒雨前行也是常態。
高程控制網復測時,現場基本是每步行100米左右就要測一個點,接著再尋往下一個點,全線來回約100多公里,他們僅用5天就用雙腳丈量完成。接著又要進行平面控制網復測,150多個點位,要分級測量3次,道路難走時,他們要花雙倍的時間完成一個點的復測。
聶蘭帥認真進行結構物尺寸復核(高會強 攝)
連續梁施工時,要進行線形監控,測量是重中之重。項目全線大小有10個連續梁,近260個節段。每一個節段,聶蘭帥他們都要測量6次甚至更多。連續梁有的高達30多米,他累計攀爬3000余次。同時,他們還要對連續梁模板進行調整,設計要求精確到在1厘米內,可是他對自己要求必須達到0.2厘米內。
他毫厘之爭,追求“無誤差”測量。
問及精準測量的秘訣,聶蘭帥坦言,要“一絲不茍、毫厘必爭”。
石港高鐵項目李天木跨捷地減河簡支系桿拱梁預埋套筒,按照設計要求,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大約相當于5頁紙的厚度。一共56個套筒,每個套筒重約100公斤,而且角度都不一樣,最小角度52度,最大角度71度,需要逐一量身定位,對團隊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搞測量必須精益求精,一分一毫也不能差。”聶蘭帥深感責任重大,他拿出“組合拳”攻堅,先用角度尺定位到大致位置,再用全站儀進行一點一點的計算精調,將誤差降到最低。
“把重復的工作做精,把新任務做好,不斷提高業務水平”。這是聶蘭帥經常教導徒弟們的一句話。
作為測量隊長,聶蘭帥在不斷學習提升的同時,還努力做好“傳、幫、帶”工作,帶領測量員們苦練內功。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他也極具耐心,給予學習鍛煉機會,主動關心幫助他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十年奮進、砥礪前行。十年間,聶蘭帥見證了國家交通事業的飛速發展,也憑借著鍥而不舍的執著,從測量員到測量隊長,成長為一名測量技術尖兵。新征程中,他將繼續堅守工匠精神,努力揮灑青春和汗水,書寫屬于自己的“測量人生”。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