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榀拱架的安裝完成,新建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蘭武段新烏鞘嶺隧道歷時1226天全面貫通,為蘭張三四線鐵路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
新烏鞘嶺隧道是蘭張三四線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國第三代穿越烏鞘嶺的隧道。隧道采用雙線設計,與既有蘭新鐵路烏鞘嶺特長隧道基本并行,全長17.125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也是全線最長的特長隧道。其中,中鐵十五局承擔新烏鞘嶺隧道進口段8021米施工任務,烏鞘嶺地處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位于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會地帶,平均海拔3000米,年均氣溫-2.2攝氏度,全年冬期施工時間長達7個月,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地質與水文條件復雜,施工難度相當大,有“中國地質博物館”之稱。隧道穿越F4、F5、F6、F7四大區域性大斷層,最大埋深940米,存在突泥、涌水、巖爆的風險。
面對全年長達7個月的冬期施工時間,中鐵十五局建設者們在設計施工中搭建了智能生產指揮中心,運用我國先進的軟巖變形科研成果和地面敷設供暖管線、人員設備芯片定位、預警管理等技術手段,對重點區域和關鍵工序高風險點進行管控智能化、可視化、動態化。他們實現了一次成洞,一次成形,成功解決了高原高寒、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施工難題。同時,隧道地處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通過邊建設邊綠化、雨污分離、廢水廢渣分離回收、污水處理等措施,讓水資源循環利用,在保護區內生產生活排水“零污染、零排放”。
針對既有斜井通風距離長、斜井斷面小、大直徑風筒布設空間受限、隧道彎道多、風量損失大、常規通風方案無法滿足通風需要的實際,中鐵十五局首次利用“既有線隧道作為供風通道”,解決了長距離通風難題。針對既有斜井斷面小錯車道布置間距大、數量少、斜井坡度大、物流組織困難、效率低下的實際,開發了基于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理念的“智能交通指揮系統”,最大限度提高洞內物流組織效率,并于9月8日提前完成了隧道進口段貫通任務。
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十二五”“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的重大項目,蘭張三四線鐵路全線貫通后,將成為蘭州至新疆方向繼蘭新高鐵之后的第二條高鐵通道,有助于加強陸橋通道與京蘭通道的連接,完善西部地區高速鐵路網布局,促進河西走廊快速客運通道的形成,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新烏鞘嶺隧道進口段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