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萬里勢如宏。
珠江之下,粵澳跨境交通連接的首個大直徑海底盾構隧道迎來重大突破;北侖河岸,我國首條通往中越邊境口岸高鐵正全力加快建設;木蘭溪畔,我國首條跨海高鐵進入開通倒計時……在祖國東南沿海,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的實踐圖景波瀾壯闊,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的泛珠三角地區,正在勇擔國家使命的先行先試中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構筑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海南、福建、廣西三大國家級自貿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
非凡十年間,中鐵十六局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和泛珠三角地區建設,勇擔在重大國家戰略中的央企使命,沐風櫛雨書寫高質量發展靚麗答卷,乘風破浪演繹新時代“春天的故事”。
穿山過海,通聯八方
助力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城市群高速發展,地鐵高鐵公路網按下“加速鍵”,逐步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快線、市內地鐵”的立體交通網絡,“內灣半小時、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珠海橫琴地處珠江口西岸,同澳門一水之隔。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新形勢下粵澳合作開發橫琴按下快進鍵。
中鐵十六局扎根橫琴熱土,先后參建珠機城軌一期、珠機城軌二期、大橫琴山隧道、杧洲隧道、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等多項重點工程。
“工作在橫琴,生活在澳門,是很多澳門人的生活方式。”在橫琴創業的澳門青年張先生說道,“我每天從澳門家里到橫琴公司只需20分鐘,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建成后,出行將會更加便捷。”
深圳位于珠江口東岸,同香港山水相連。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讓深圳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十年來,中鐵十六局在助力深圳建設中披荊斬棘、風雨兼程、一路高歌。參建的當時亞洲最大全地下綜合交通樞紐——深圳福田綜合交通樞紐斬獲“詹天佑獎”“魯班獎”;穗莞深城際9標盾構施工創下世界下穿機場最長紀錄;深圳地鐵16號線共建管廊1標開創國內最大直徑城市綜合管廊施工紀錄。
深圳地鐵20號線國展北站(楊晨馨 攝)
依托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與港口群和機場群,粵港澳大灣區正加快構建區域經濟發展軸帶,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早上8點在惠州北站上高鐵,30分鐘后到深圳公司樓下。”贛深高鐵的開通運營,不僅將贛州到深圳的時間由7小時縮短到2小時,更補齊了廣東“市市通高鐵”最后一塊版圖,讓許多來自惠州、河源的“深漂一族”暢享“雙城”工作生活。
中鐵十六局先后承建了贛深高鐵廣東段先行標、廣東段6標等多個標段,建設總里程達92.3公里。線路位于贛南、粵北山區,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咽喉工程”橫嶺隧道、義合隧道、跨東江雙線連續梁特大橋、龍南隧道等均位于中鐵十六局管段。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十年間,廣州實現實現“區區通地鐵”,線網運營里程突破600公里。從承建廣州市首個地鐵項目廣州地鐵1號線東山口車站開始,中鐵十六局先后參建廣州地鐵1至10號線、13號線、21號線和廣佛線等多項重點工程,并以廣州為支點,深度參與珠三角區域立體城市建設,助力“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成型。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一幅波瀾壯闊的灣區經濟發展藍圖,正由連接在各個區域的交通網絡描繪而成。從惠州金龍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江門潮連大道升級改造工程建成通車;到廣州南大干線快速路1.1標、5.1標投入使用;再到江門銀洲湖高速、博羅濱江西路加緊建設......一個個項目、一道道通途,串聯起大灣區區域經濟發展軸帶,構建出高效連接的網格化空間新格局。
人才集聚,創新協同
加速人文灣區“磁場效應”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12%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這片熱土上,中鐵十六局以項目聚集人才,以人才激發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合力奏響灣區人文樂章。
2018年11月,中鐵十六局全資子公司——南方工程有限公司在珠海橫琴島揭牌成立。
“南方公司的成立,使我們真正在大灣區站穩了腳跟,屬地發展的底氣更足了。”回想起這幾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奮戰歷程,珠海大橫琴山隧道、杧洲隧道項目經理郝德亮深有感觸。
審視設立全資子公司的意義和價值,正是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范式。一筆點睛,中鐵十六局在大灣區實現了夯實基點,帶來了整體性的發展升維。隨著江門中鐵交通建設公司成立,鐵運公司攜鐵路運營資質落戶廣州市白云區,全面吹響了中鐵十六局人投身大灣區建設、搶占制高點的奮進號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先進的納米黑板和智慧講臺,優質的外語情景實驗室......走進江門外國語學校,眾多前沿教育科技成果引人注目。中鐵十六局江門外國語學校項目經理黎祥介紹道:“我們還配建了手工陶藝教室、勞技教室、創客實驗室、智慧創造室等功能場室,達到了教學國際化、未來化、個性化。”
從發展裝配式建筑到推廣智能化建造,從“無人駕駛”地鐵到現代化綜合管廊,從“BM+智慧工地”到“全機械化”施工……中鐵十六局廣泛應用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應用,推進裝備產業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發展。
隨著中鐵十六局雙總部持續升級,越來越多的中鐵十六局年輕人選擇在粵港澳大灣區安家就業。
2009年畢業入職的王桂亞,在廣州中電科產業園從事項目管理工作,安家在了花都;2016年畢業入職的李珂,在廣州南沙污水管網工程從事財務崗位工作,安家在了番禺;2017年畢業入職的李濤,在廣州從化太平大道工程從事技術崗位工作,安家在了從化。
在大灣區的中鐵十六局青年(趙志強 攝)
“當前我們在廣州有5個在建項目,平均年齡均在30歲左右,‘80后’‘90后’陸續成長為骨干力量,越來越多的‘00后’選擇留在大灣區。”中鐵十六局南方公司總經理郭慶說道。
“廣東人、香港人、澳門人,現在大家都有一個新的名字——灣區人。”吸引外部人才聚集的同時,內部人才流動也更加便捷順暢。隨著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這里將成為越來越多創客的樂土和年輕人夢想開始的地方。
乘風借力,延伸觸角
勇擔“融灣之路”新使命
挽海弄潮聯八方,奮楫華南起新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引領作用,完善大灣區至泛珠三角區域其他省區的交通網絡,深化區域合作,有序發展“飛地經濟”。
中鐵十六局立足國家戰略大局,著眼大灣區輻射面,聯通融匯灣區資源,將粵港澳大灣區的先進建設經驗、創新思維、開闊視野引入廣西、福建、海南等區域的工程項目中,在更大空間、更深層次、更高質量上開拓合作共贏新格局。
十年間,廣西穩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交通、物流、商貿、產業深度融合,向海之路越走越寬廣。從洛湛鐵路、欽防鐵路到防東鐵路、北海鐵山港專用線,中鐵十六局見證了廣西“鐵路網末梢”躍升“鐵路區域樞紐”的滄桑巨變。
先后參建南寧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等4條線路、近10項工程建設,中鐵十六局助力廣西正式步入軌道交通時代,成為全國首個開通軌道交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從“畫中穿行、兩城相連”的柳州蓮花大道,到應用多項罕見施工工藝的南寧外環高速,再到連通張家界和桂林的旅游“黃金通道”資興高速公路,中鐵十六局見證了廣西“公路入云端,天塹變通途”的宏偉壯舉。
十年間,“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變身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綻放生態文明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新風貌。從參建“地質復雜、國內罕見”的南龍鐵路到“國內首條跨海高鐵”新福廈高速鐵路,從“福建首條輕軌”武夷山輕軌到廈門市地下交通“大動脈”地鐵2號線、3號線、6號線、9號線,中鐵十六局以頑強的意志、拼搏的姿態演奏著交通建設“最強音”。
福建漳武高速公路(許鵬健 攝)
承建的福建漳武高速南靖段集品質與生態環保于一身,被譽為“來時青山綠水,走時綠水青山”的“最美公路”。參建的莆炎高速公路橫跨閔贛湘三省,對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鞏固沿線地區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斬獲“詹天佑獎”的泉三高速公路到獲評“標準化管理典型示范標段”的廈門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從“平安工地”示范項目廈門濱海東大道到“風吹稻香、大美如畫”的博遠農場,中鐵十六局建設者在山川河谷之間、城鄉聯絡之處,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平凡的故事。
十年間,海南扎實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成為展示中國風范、中國形象的靚麗名片。從補充海南“田字形”高速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的文瓊高速公路,到暢通城市脈絡的海口繞城高速公路、文黎大道延伸線,中鐵十六局深度參與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讓一座座城市“活絡”起來。
承建的黎安海風小鎮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重點建設項目,西依山嶺,東臨南海,景觀優美,交通暢達。充滿原汁原味黎族風情的民俗小鎮,不僅高標準實現了當地居民的生態搬遷,更成為向世界展示國際旅游島人文內涵的新窗口。
依托海南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光熱資源條件,中鐵十六局承建的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項目,建成后將打造世界一流的野生稻優異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平臺,成為全球最大野生稻種質資源圃。
十年,一個跨越歷史的時間維度。十年,一段砥礪奮進的發展歷程。灣區觀瀾,感受速度與激情;臨海聽潮,感知現在與未來。
放眼珠江兩岸,一個全新的活力“黃金內灣”,像一張拉滿的弓,正在世界東方崛起,呈現出強勁張力。
南海潮頭又春風,奮楫逐浪天地寬。在這片曾經見證國家民族百年沉浮的土地上,中鐵十六局人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寫就灣區故事的錦繡華章,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