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的寧夏“十四五”交通重點工程——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特大橋主橋合龍,為明年實現通車奠定堅實基礎。
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特大橋及連接線工程位于中衛市沙坡頭區,起于沙坡頭區旅游新鎮,終點與國道338線呈T型交叉,是省道205線中衛—關莊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特大橋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塔高113米,全長1228米,主跨296米,橋面寬33米,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80公里。大橋由主塔、工字鋼主梁、橋面板、斜拉索等關鍵結構組成。大橋設南、北兩座主塔,樁基深96米,單個承臺混凝土澆筑達7777立方米,全橋斜拉索共88根,總重量約700噸,采用1770兆帕的高強鍍鋅平行鋼絲。該大橋是寧夏第20座黃河公路大橋,也是寧夏主塔最高、單體承臺砼量最大、單跨跨徑最長、樁基最深、樁徑最粗的斜拉橋。
中衛下河沿黃河公路特大橋合龍現場(史少龍 攝)
大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應用基于BIM技術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臺,科學決策、合理調配施工力量和機械設備,確保“一日一進度,一周一新貌”。針對大橋主塔高度高、砼體量大、地質條件差、氣候環境多變等不利因素,建設者搶抓施工“黃金期”,錨定目標,匯集設計、施工、檢測、健康監測等參建各方技術力量,以質量安全為重點,聚焦難點卡點,相繼攻克了大流速、強沖刷、卵石地質棧橋施工和復雜地質條件下鋼板樁圍堰施工,以及大溫差條件下主塔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和鋼梁線型控制復雜等施工技術難題,保質保量實現了大橋主橋的按期順利合龍。
大橋跨越黃河衛寧段蘭州鯰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該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蘭州鯰,棲息的其他物種還有黃河鯉、雅羅魚、赤眼鱗、達里湖高原鰍、似鯰條鰍、中華鱉等,區域內物種多樣、環境敏感。施工過程中,建設者避開蘭州鯰產卵期施工,并制定專項水質保護方案,同時采取了鋼板樁基坑圍堰,不侵占河道,設置施工廢水回收凈化裝置等,避免對保護區內的動物們產生影響。
大橋建成后,將與烏瑪高速、定武高速、烏瑪高速聯絡線相連通,形成寧夏“三環八射九聯”高速公路布局方案中規劃的中衛環線,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及中衛市構建旅游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張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