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利:一位農民工的“發明”之路
馬小利在調試研制的鋼筋自動焊接設備
4月1日,中國鐵建黨委發文,在全系統開展“向馬小利同志學習活動”。
馬小利是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鋼筋工班長,年過50的他,個子不高,臉頰黑瘦,一身橘紅色工作服常常沾滿油污,然而,他那看似普通的外表下卻蘊藏著強大的智慧和力量。16年間,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61項,20多項研發成果被推廣應用,為企業創效2000余萬元,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讓人想象不到的是,馬小利只有初中文化,剛到中鐵二十一局時,只是一名在工地打工的農民工,如今已是中國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去年12月16日,他參加2021年全國職工演講比賽,以“演講第一、答題滿分、總分第一”的完美表現,為中國鐵建、全國鐵路系統首次捧回冠軍獎杯。
從農民工到正式員工
2006年6月,馬小利來到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都汶高速公路項目工地,從事鋼構件加工工作。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項目駐地和工程設施被嚴重破壞。鎮定下來的馬小利組織清點現場人員,迅速展開救援,使多名輕傷員及時得到妥善安置,并將重傷員抬往都江堰醫院治療。因為事跡突出,馬小利被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災后重建中,馬小利的過硬技術和創新思維讓他嶄露頭角。由于他所在的項目距震中僅3.6公里,他們承建的龍溪隧道遭受嚴重損毀。當時,隧道掌子面急需施工臺車,由于是高瓦斯隧道,洞內嚴禁電焊作業,但如果在洞外加工,超高超寬的開挖臺車又無法運輸。一番研究后,馬小利想出了解決方法:將開挖臺車的部件設計加工成用螺栓連接,再到掌子面組裝起來。項目部同意了他的方案并組織人員配合馬小利現場加工。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辛努力,馬小利成功完成了臺車組裝并投入使用,既安全又省事。
項目部領導看到了這位農民工的潛力,破格提拔他為鋼筋加工班班長。此后,馬小利根據現場需要,陸續研制出混凝土自動配料機、H型鋼彎曲機、多功能吊裝設備、工字鋼調直機、六棱形混凝土空心磚預制機等施工急需設備,不僅操作簡便,經濟實用,還減輕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了工程質量,為龍溪隧道按期通車作出了積極貢獻。這條隧道也成了災后重建的重要通道。
2008年,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推薦馬小利參評中鐵二十一局“勞動模范”,并于2009年5月和他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馬小利正式成為中國鐵建員工,同年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從“金牌藍領”到創新工作室帶頭人
在有的人看來,簽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成為“金牌藍領”的馬小利可謂是功成名就,但他并沒有懈怠,而是用實干繼續擦亮榮譽。
“只有在施工現場,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找到創新的方向?!瘪R小利相繼在蘭渝鐵路、蘭新高鐵、浩吉鐵路、貴南高鐵等工程建設中留下了創新創造的足跡。2015年11月,中鐵二十一局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馬小利勞模創新工作室”,2017年被中國鐵建批準為首批勞模創新工作室,2020年被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命名為“火車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圍繞施工生產重難點,堅持開展群眾性技術攻關、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活動,收獲了60多項發明創新成果,解決了許多施工難題。
浩吉鐵路建設中,馬小利發現隧道施工車輛調頭難,既耗時又污染洞內空氣,安全風險高,萌發出研制車輛調頭裝置的想法。他和工作室技術人員探討分析,咨詢專家,制定方案,模擬演示,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就研制出一臺隧道內施工車輛調頭裝置,混凝土罐車調頭只需40秒,被司機們稱贊為“調頭神器”。他一鼓作氣,又先后成功研制出10多種25臺(套)機械設備,讓長期困擾隧道施工的難題迎刃而解。
2020年春節前后,在海拔3100米的甘肅臨夏州和政縣南陽渠提質改造工地的皚皚白雪中,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馬小利格外醒目。他有時在輸水管道線路上邊走邊看邊比畫,有時在地上一蹲就是半天,沾滿黑色油污的手握著焊槍,全神貫注地加工著什么。原來,項目要鋪設的輸水管直徑2米,單節長10米、重達3噸,外表還涂有一層防銹材料。如何在山嶺地帶完好無損地運輸這些“大家伙”,成為制約施工進度的難題?!鞍l明家”馬小利來到項目后,多次踏勘現場、設計檢算,制作出簡易自行式小龍門吊車,配合倒鏈來使用,完美解決了難題。
如今,“馬小利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除項目工程技術人員、電氣焊工人等骨干力量外,還有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他的團隊擁有核心研發技術人員、技術工人13名,創新加工機械設備的能手30人,整個創新團隊人員達到60多人。
“我只有初中文化,有多年電氣焊操作基礎,要把發明創造的想法變為現實,只能逼著自己把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同步提高?!弊鳛閯撔鹿ぷ魇規ь^人,馬小利堅持擠出時間學習,順利從清華大學繼續教育“青年技工勞模培訓班”畢業,目前正在攻讀西安交通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電力系統自動化本科專業。
“我是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沒有多少文化,如果不是生在一個好時代,如果沒有黨的關懷、國家和企業的培養,也許到今天,依舊在四處漂泊。”回望自己的創新之路,馬小利表示,他將一如既往用創新創造回報企業和社會,并用自身行動證明,只要在前進的路上不忘初心扎根企業,努力傳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每一名勞動者都能走出一條新征程上的奮進之路、光榮之路、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