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造城者到美好生活服務商
作為16家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之一,中鐵地產在2007年成立之初便設立貴州公司,進駐貴陽市場。10多年來,該公司落實“美好生活建造者”的品牌定位,在貴陽太慈橋片區的城鄉結合部,打造出怡人的生態環境、多元的商業氛圍、國際現代的共享空間,向園區居民持續輸出更健康宜居、更豐富多彩、更具品質感的美好生活,在實現從傳統開發商“造城者”轉型為“美好生活服務商”的同時,也為貴陽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與魅力。
小車河畔的造城者
貴陽青山路99號,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貴陽中國鐵建·國際城。這是一個入駐人口超過4萬人的大型社區,它依小車河而建,與濕地公園毗鄰,山環水繞,鳥語花香,是本地人眼中的高檔住宅小區。
回到10多年前,青山路一帶的太慈橋片區曾是“臟亂差”的代名詞。這道城市化進程中留下的瘡疤,讓眾多開發商望而卻步,成為歷任城市管理者之痛,轄區居民之苦。
今年53歲的邵國平,是地地道道的原住居民,原先一家六口人擠在水泥廠68平方米的職工宿舍。到上世紀90年代,這里大部分企業陸續改制搬遷,留下破敗不堪的廠房宿舍、生活困難的職工,以及一條被嚴重污染的小車河。
“逃離青山路,走出小車河。”邵國平說,這是大部分居民的心聲,但能搬出去的只是少數人,剩下的只能等待拆遷重建。由于治安差,超過晚上10點,出租車司機寧愿不掙錢,也不愿開車前往。
舊城改造開發的風險難度不容小覷,涉及拿地、融資、規劃、拆遷等多個方面的問題。中鐵地產堅定地把進駐貴州的首個作品選在這里,不僅是對自身實力的自信,更是作為央企的社會擔當。這種敢啃硬骨頭、善打硬仗的作風,很快贏得各方贊譽,貴陽小車河畔“造城者”的美名不脛而走。
城市革新的受益者
按照規劃,中國鐵建·國際城項目分4期開發,從規劃設計圖紙上描繪的美好社區,到一期交房的B組團和F組團,正一步步從設想變成現實。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參與了項目周邊車水路改造、河道整治、鐵路聲屏障、青山變電站、小車河城市濕地公園(二期)配套設施等市政項目建設。
“沒想到,他們真的說到做到,比我們拆遷戶想象中的社區還要漂亮。”邵國平說,2010年,項目一期已初具規模。一河之隔,一邊是舒適的高檔小區,另一邊仍是臟亂不堪的老舊社區,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當地居民從拆遷時的懷疑觀望,迅速轉變為支持和期盼。
讓當地居民受益的不僅是生活環境變好,還體現在提供就業機會方面。2010年,水泥廠改制,邵國平成為下崗工人,此后他兜兜轉轉,在外面做了兩年臨時工。直到2012年,他得到一個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進入中國鐵建國際城物業工程管理部,主要負責小區供水供電設備管理維護。
“從水泥廠下崗出來的那幫老哥們兒,大多數找的工作都不是很如意。”邵國平說,每次和老工友聚會時,他會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不但實現了家門口上班,還是一份體面的工作。
美好生活運營商
“中國鐵建是用最高標準、最好材料來修房子,所以大家都放心。”國際城項目的羅小兵說,但這并不是主要因素,大家更看重的是社區運營能力,為客戶營造美好的生活。
羅小兵擔任經理的項目物業客服部,跟傳統開發商的物業客服部已完全不同,除了客戶關系維護和售后投訴處理這類常規工作,重點是通過精準、高效鏈接社區中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城市的關系,提供有溫度、有黏性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社區場景營造”,形成鄰里、健康、建筑、低碳、服務“五大生活場景”,參與后期服務的各種團隊有近50人之多。
也正因為如此,項目自開發建設以來,先后獲得“中國AAA級優秀開發商”“中國房地產最具誠信品牌企業”“南明區明星企業”“舊城改造城市建設突出貢獻獎”等獎項。
在地產行業迎來盛衰交替的下一個十年,誰持彩練當空舞?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該公司而言,那就是在融入當地發展、深耕城市經營過程中,完成從傳統開發商“造城者”轉型為“美好生活服務商”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