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毛烏素沙漠
2022年暮春,因去榆林黃河?xùn)|線馬鎮(zhèn)引水工地,我于西安乘車前往陜北。這是我10年來屈指可數(shù)的陜北行,但每次都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西安北繞城拐上包(頭)茂(名)高速公路,一路向北。
包茂高速公路宛若墨色玉帶,穿越陜北黃土高原的群山萬壑。我們的汽車仿佛一艘飛船,飄移在廣袤細碎的綠色浪花上,被兩側(cè)川流不息的車潮裹挾著,把一道道綠色的山梁,一座座高大的建筑瞬間甩在身后;留在耳際的,只有來自車窗外吹著歡快哨音的風(fēng)聲和引擎的低吟淺唱。
臨窗遠眺,映入眼簾的綠意,讓一切律動都充滿著激越:東南季風(fēng)用它纖柔的長袖善舞,將渭北這塊干涸了上千年的黃土地,描繪成色彩斑斕的巨幅水墨畫卷。一眼看不到頭的綠色,讓你無法想象這就是陜北。天際線遠處那高高的山崗上,鋪開蒼松翠柏的蔥蘢氤氳,淡淡的山嵐縹緲地走過一嶺嶺翡翠,洗染出淺綠、深綠、翠綠的濃妝淡抹的婉麗,從天際一直蔓延到公路兩邊的綠化帶上,與密密匝匝的刺槐、楊柳恰到好處并自然地銜接在一起。同為春季,與10年前卻大相徑庭。
記得第一次去榆林的府(谷)店(塔)高速公路檢查。我們一早從西安出發(fā),雙向四車道的西銅高速公路擁堵不堪,三菱越野車如老牛一樣喘著粗氣。行至洛川,因高速公路黃土邊坡塌方導(dǎo)致道路中斷,我們只好在交警的疏導(dǎo)下,從山梁溝壑的鄉(xiāng)間土路上繞行。由于道路狹窄,前后車必須拉開很長一段距離,還時不時被揚起的“黃風(fēng)”(黃土)遮住視線,“千里黃云白日曛”的景象浮現(xiàn)于眼前。司機不得不經(jīng)常停車等待視線好了再啟程。
要說當(dāng)時的黃土高原有點生機,那就是存在于溝壑里的林木疏草。而于其之北,便是舉世聞名的中國第四大沙漠——毛烏素沙漠。因其位于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三省區(qū)而顯得遼闊無比。當(dāng)我們穿越了洛川、安塞的那段黃土溝壑之后,便來到了斑駁陸離、煤灰飛揚的榆林。
我們?nèi)スさ氐陌赜吐飞希G色不知什么時候逃離了略顯干澀的視野,繼續(xù)往沙漠腹地挺進,就連本土特有的旱柳也難得一見,有的只是低矮的、一簇一簇的駱駝刺、馬刺莧等特別耐干旱的植物散見于沙漠之上。
村莊附近的道路兩邊,橫七豎八地停放著拉運煤炭的各類汽車。田野里,黃土地上覆蓋著一層黑色的煤塵,旱柳、白楊無精打采地站在路旁。經(jīng)過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得以修復(fù)的脆弱生態(tài),卻被無序崛起的煤化工業(yè)幾近打回原形。天不再藍,云不再白,水不再清,山不再綠,土不再黃,花不再艷……
2016年的夏天,我從呼和浩特乘機去榆林,透過舷窗,我一路在探尋著大地上的黃色與冒著濃煙的煤化基地卻遲遲未能一見。機艙里的我懷疑是不是飛錯了航線,飛向了南國?
飛機即將降落,還處在回憶中的我靠近舷窗,窗外的綠色讓我驚奇不已,從飛機上俯瞰,綠色成了榆林市以及整個毛烏素沙漠的主色調(diào)。連片蔥郁的綠林草地,將連綿起伏的毛烏素沙漠擁入懷中。“沙逼榆林退”的確被實實在在地改寫成“綠進沙退”。事實上,此時陜西的綠色版圖整整向北推進了400余公里,只有間或出現(xiàn)的深深淺淺、高低不平的輪廓提示著,這里曾有過沙漠的印痕。
在乘車去往中鐵二十一局陶鄂鐵路工地的路上,我看到路基兩側(cè),布滿了黃土包邊坡、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和耐旱植物,被稱為防風(fēng)固沙“四件套”。施工人員在鐵路兩側(cè),由外向內(nèi)依次設(shè)置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再種上喬木、灌木組成的植被條帶,防護寬度少則50米,多則110米至400余米不等。就連職工駐地周邊,愛護生態(tài)的鐵建員工,也栽種了花草樹木。
不論在榆林新城,還是靖邊古鎮(zhèn),抑或是內(nèi)蒙古的鄂托克前旗、烏審旗,撥開中國鐵建各路大軍建成的榆靖、陜蒙界、府店等高速公路抑或是神延鐵路、包西鐵路以及其他各類基礎(chǔ)設(shè)施、廠區(qū)及配套的綠化林帶,綠生生的沙地柏下,呈現(xiàn)出濕漉漉的黃沙。項目部的同事說,陜北的延安、榆林以及內(nèi)蒙古,積極響應(yīng)“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規(guī)范煤化工和石油天然氣開采并淘汰落后產(chǎn)能,10年來,這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今天,包茂高速一路經(jīng)過銅川、延安、榆林,極目四望,這近千里的綠色長廊,淹沒了那個“春無草以藉觴,夏無林以避暑”的蠻荒與污染,代之而來的,無處不草長鶯飛,楊柳堆煙,青山綠水,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