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躍升 制造圖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建工業制造發展綜述
盛夏時節,熱浪滾滾,各地工程建設如火如荼。一眼望去,機甲集結,重器出場,徐徐展開基建中國奔騰畫卷。
初看,大。長沙城東,“地下蛟龍”橫亙大地。十年前,中國鐵建盾構產業基地剛建一期廠房。十年跨越換新顏,如今兩大產業園、40條盾構機生產線鑄成工業地標,“地下蛟龍”從這里盾行天下,全球最大地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馬力全開。
再看,颯。南京南站,高鐵動車組穿梭不息。十年前,站房主體初落成,“古都新站”始運營。十年彈指一揮間,現今中國鐵建“四電”技術裝備在此編織“大網”,京滬、寧杭、寧安、南沿江城際四線交會,使長江經濟帶高鐵運輸網更加暢通便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國鐵建緊跟制造強國建設步伐,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速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加緊培育和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從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到高鐵“四電”系統裝備,從大型橋隧專用設備到建筑施工通用設備,裝備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產品技術持續迭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制造成為企業創效創譽的排頭兵和科技創新的主陣地。
產品型譜種類更全
橘紅色的外表,116米長的機身,88個大輪子,一次可提起1000噸重的40米長巨型簡支箱梁,相當于200頭成年亞洲象的重量。這是鐵五院研制的全球首臺千噸級運架一體機“昆侖號”,它像一個大力士,讓建橋如同搭積木。
全球首臺千噸級運架一體機“昆侖號”
6月17日,在杭衢高鐵施工現場,“昆侖號”采用自研的調頭機在橋上瀟灑轉身,開創了千噸級運架一體機自回轉掉頭先河。自2021年11月轉戰到杭衢高鐵以來,“昆侖號”已完成了200多孔箱梁的架設。“昆侖號”的首秀在福廈高鐵,福廈高鐵是我國第一條跨海高鐵,湄洲灣特大橋是全線重要的控制工程,“昆侖號”僅用了218天就完成了橋梁架設任務。
這十年,中國鐵建通過研發高鐵箱梁制、運、架、造成套技術裝備,建立了高鐵簡支箱梁建造技術體系,滿足24米、32米、40米不同跨度的高鐵箱梁施工作業,實現了高鐵線路在各種工況下的簡支箱梁建造,成為中國高鐵橋梁建設的主導技術裝備。
立足主業,拉長產業,中國鐵建積極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拓寬產品型譜。
再把視角移到盾構機產業,從數據看變遷,產業十年巨變:連續5年巖石隧道掘進機產量在國內保持第一,位居全球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制造商5強榜首,鐵建重工推動盾構機產業技術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市場從替代進口到實現出口的大逆轉。
——看尺寸外觀,從常規到超大、微小兩端延展,盾構機產業實現了從0.5米到23米直徑全覆蓋;
——看技術型號,水平、豎井、斜井三向掘進,多模式結合、異型斷面多種類型,形成了8大系列、130余類產品。
十年間,中國鐵建以產品創新為抓手,全面滿足細分目標市場的客戶要求,在項目質量、造價、外形、使用功能和服務態度上精準發力,不斷開辟發展新空間。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天山南北的采收季,機械化采棉已成秋收盛況。鐵建重工研制的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機排列成行,多機并采,采棉、集棉、打包一氣呵成,采凈率高達93%。“新疆機械采棉高大上呀”“吐出這么大卷,變魔術一樣”……國產采棉神器又帥又萌,贏得網友爆贊。戈壁荒原崛起高端制造,鐵建重工新疆公司面向農業,深耕農機,新產業加速出圈,漸成新疆制造新名片。
六行采棉機群在新疆棉田作業
一聲鳴笛,機車啟動,一輛嶄新的新能源接觸網檢修作業車順利出廠。位于昆明的鐵建裝備生產基地,已生產制造鐵路大型養路機械3000多臺,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市場份額穩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這些年,鐵建裝備持續深耕大型養路機械產業,形成搗固、穩定、道砟清篩、配砟整形、物料運輸、鋼軌處理等多個系列60多種產品,實現了枕下、軌上、空中立體化、系列化配套齊全的產品業態。
技術創新加速推進,施工裝備推陳出新。中國鐵建大橋局依托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主導研制了世界首臺雙孔連做節段拼裝造橋機,攻克了大傾斜裸巖鉆孔樁成孔等系列世界施工技術難題。
產品序列更全,競爭優勢更突出。這十年,中國鐵建培育了大型養路機械、掘進機械、軌道設備、特種施工設備、橋梁施工設備、起重設備、鋼結構、鐵路電氣化施工設備等八大類核心產品,形成了產業特色突出、產品覆蓋面廣、生產設施先進、研發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工業產業新格局。
大國重器成色更足
浩瀚藍海,譜寫著鐵建“船”說。
“鐵建風電01”,是我國首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300噸自航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船。它全長105米,集航行、起重、打樁等多功能于一身,可在惡劣海況下實現高精度安裝,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風電利器”。
大塊頭有大能量。我國目前單體容量最大、風機安裝種類最多的海上風電項目——江蘇啟東H3號海上風電項目,我國緯度最高、中國鐵建首個海上風電EPC總承包項目——華能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場址IV1項目,都有中國鐵建港航局“鐵建風電01”雄武的身影。
“船”說,不止于震撼,還有實力。
“鐵建潛01”,原是具有10000噸舉力的半潛甲板駁,經改裝成為坐底式風電安裝船,華麗變身“海上超人”;“鐵建絞01”,擁有10千米長排距、最大挖深達30米,生產能力達5000立方米/小時的大型絞吸式挖泥船,是“掘地90尺”的海上尖刀;“鐵建樁01”,擁有108米樁架且兼具起重功能的超大型打樁船,是海上打樁“大力士”。十年間,中國鐵建通過打造各式工程船舶裝備,覆蓋當前國際水工市場多樣建設需求,顯著增強了在海上風電領域的話語權。
海上有“船”說,地下有“龍”嘯。
在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中,長150米、重4300噸的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再次穿越了特級風險源;在廣東東莞虎門鎮,我國最深海底隧道盾構機“深江1號”正在向珠江口106米的海底深處掘進。
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
“京華號”“深江1號”“錦繡號”……這些都是集開挖、支護、出碴等功能于一體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在鐵建重工長沙產業園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駕起天車,或拉或頂,吊裝分塊盾體,一臺臺盾構機從這里組裝出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地下蛟龍”筑山海通途,底氣源自自主核心技術。
近年來,鐵建重工研制的盾構機在主驅動集成、變頻驅動和控制、高承壓主驅動密封、高精度隧道導向、設備姿態監控等方面,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常壓換刀、開挖艙作業機器人、永磁同步驅動、電液混合驅動、大埋深可變徑設計方法等技術已實現世界領先。
以電液混合驅動技術為例,傳統設備多為單動力驅動,在硬巖層開挖選擇轉速更高的電機驅動,軟巖地層開挖則選擇液壓馬達驅動。鐵建重工研制團隊通過創新運用液壓馬達和電機雙驅動,實現速度與馬力自如切換,破解了困擾隧道挖掘行業多年的世界級難題——“卡機”問題。
國產裝備提速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助攻國產裝備。2020年以來,鐵建重工已經成功研制6臺15米及以上超大直徑盾構機,分別應用在杭州艮山東路、下沙路項目,長沙湘雅路過江通道,安徽蕪湖過江隧道,北京東六環改造,珠海橫琴杧洲隧道工程跨海隧道等工程中,鞏固了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推動中國高端地下工程裝備領先世界。
瞄準產品升級,發力高端市場,推動產業技術邁向更高端。
這十年,中國鐵建踐行科技強企戰略,通過加強科技創新,突破一批戰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特大、重大關鍵技術,打造一批世界領先的高端技術品牌,加速工業制造產業創新蝶變,助力隧道智能建造、TBM、大盾構、公路橋梁等傳統市場邁向高端化。
智造賦能升級更快
5G時代,萬物互聯,工業智造路在何方?
這十年,站在新一輪工業革命風口,中國鐵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裝備制造研發、生產、應用各環節插上智能羽翼,實現產品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一臺智能型三臂鑿巖臺車,外形酷似“變形金剛”,凝聚著智能制造的摸索與嘗試。
“推進梁緩慢推出,鉆頭頂到混凝土塊。”在鐵建重工長沙產業園調試坪里,智能型鑿巖臺車正在打孔測試。
“偏差是多少?”
“5厘米以內。”這是目前國際上最高的打孔精度。
這臺擁有超強大腦和靈活四肢的機器人,是鐵建重工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產物,是鉆爆法成套裝備打頭陣的利器。鐵建重工通過數智賦能,將產品塞進電腦,將車間搬上電腦,將隧道建在電腦。
烈日下的格聶山,峰頂白雪皚皚,山下花開遍野。海拔三四千米的花海之下,“機械軍團”鉆進高寒缺氧地帶,開鑿一條天路。智能型鉆爆法成套裝備輪番上陣,鑿巖臺車靈巧有力,拱架臺車伸展自如,猶如重型機甲化身舞蹈演員,舞動著剛柔并濟的“高原芭蕾”。
機器人集群代替“人海戰術”,一改打風鉆、放炮、刨石渣作業方式,掀起一場劃時代的工具變革。從超前作業到開挖掘進,從裝碴運輸到初期支護,從二次襯砌到輔助作業,鉆爆法隧道裝備滿足全地質、全地域條件施工,實現全工序、全斷面隧道作業,助推我國隧道智能建造從藍圖走向現實。
圍繞智能化這個關鍵詞,再傳統不過的加工、制造和施工作業,也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加速實現轉型升級,助力智能高鐵建設。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新區建設的交通新動脈。2020年底,隨著京雄城際鐵路通車運營,標志著由中鐵建電氣化局研制的我國首款電氣化鐵路接觸網三型智能化裝備成功運用。
這套接觸網三型智能裝備包括支柱組立裝備、腕臂安裝裝備和參數檢測及吊弦標定智能裝備。與傳統方法相比,使用接觸網三型智能裝備,精度提高了10倍,工效提高了16倍,人工減少了33%。項目建設者僅用了75天,就順利完成了管段內236條公里接觸網架設和調整任務,讓國內外同行普遍覺得“不敢想”“不可能”的事成了真。
智能腕臂預配平臺3代設備在進行腕臂預配生產
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這些年,中鐵十八局加大對核電泵、軸流風機等優質項目的研發投入和創新力度,通過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發力智能制造,不斷擦亮工業制造品牌。
此時此刻,在遍布全球的項目工地上,重大工程建設正酣,基建利器頻添新功,從裝備中國到裝備世界,中國鐵建續寫著工業制造的傳奇故事。過去十年,中國鐵建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向“智造”躍升,推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邁上新臺階,工業制造顏值不斷刷新,技術越來越絕,產品產業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