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樹木粉碎現場(王宗豪 攝)
9月8日,在中鐵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擴建項目部“兩區三廠”建設現場,隨著一臺大型粉碎機的轟鳴聲,場地內的雜木被集中粉碎后運送至附近燃料加工廠,加工成該項目預制梁蒸養用的生物質顆粒燃料,而剩余雜質燃燒后的草木灰則作為綠化肥料,一舉解決了廢棄樹木處理和梁板蒸養時燃料需求兩大難題,實現了廢棄資源高價值大比例再生利用,降低了資源消耗與環境影響。
該項目“兩區三廠”占地200余畝,除有價值的苗木可以移栽外,剩余雜樹砍伐將產生大量廢棄樹木。在農田水網密布的平原區域,找到一塊存放廢棄雜樹的場地,成為該項目廠站建設中需要解決的第一大難題。預制箱梁蒸養系統需要燃料或用電,傳統燃煤因燃燒不充分將帶來空氣污染問題,使用電力加熱成本則居高不下。在項目“少占用、少廢棄、多循環”理念引導下,如何減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及碳排放,實現降本增效,成為該標段綠色建造需要解決的第二大難題。
自進場以來,該項目以綠色低碳建設理念貫徹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積極探索廢棄資源高價值大比例再生技術應用。針對線路范圍內廢棄苗木循環再利用處理課題,創新運用預制梁蒸養生物質顆粒燃料技術,將紅線和臨時用地內需要砍伐的樹木全部加工成生物質顆粒,作為燃料供給能量,促進了樟吉高速改擴建項目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發展。
“廢棄樹木變生物顆粒,不但可以有效保護環境,而且直接減少了不可再生資源煤的使用”,該項目負責人曹寅介紹,運用新技術后,減少了煤燃燒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燃燒后的灰燼可用作綠化施工的天然肥料。此舉開拓了預制箱梁蒸養系統供能新模式,豐富了項目“低碳耐久建造模式”新內涵。
同時可觀的還有經濟效益,經過測算,1噸生物顆粒產品可代替0.8噸散煤,該項目廠站內廢棄樹木大約可加工成生物顆粒400噸,基本可以滿足梁板蒸養需求。預制梁蒸養由生物質鍋爐替代傳統燃煤鍋爐,委托加工生物質顆粒的費用與燃煤的費用基本持平。
“下一步,我們將在在全線推廣預制梁蒸養生物質顆粒燃料技術,為打造‘減碳’背景下新時代高速公路改擴建綠色公路新典范提供有效的借鑒。”樟吉高速改擴建項目辦黨委書記、主任余小晴介紹。樟吉高速改擴建項目踐行綠色低碳的建設發展理念,匯聚全線創新力量,積極推動成果轉化,逐漸摸索出一條安全、低碳、耐久的科技之路。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