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榮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兩項工程獲評山西省“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獎;累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2項、工法30項、科學技術獎14項、軟件著作權11項、發明專利10項;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貴州省企業技術中心”……一項項亮眼成績,是中鐵十七局城建公司多措并舉牽住創新“牛鼻子”,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集中展現。
部分科研成果展示(劉春宇 攝)
近年來,該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通過做實科技創新平臺、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步走”舉措,不斷突破產能瓶頸,助力企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持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
示范引領 做實科技創新平臺
王星光創新工作室團隊(劉春宇 攝)
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要載體,構建“內部專業團隊研發+集團公司專家保障+知名外部專家助力”的平臺機制,是中鐵十七局城建公司矢志做實做強科技創新平臺下的“先手棋”。
近年來,該公司將科技創新平臺視作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載體和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的堅實保障,在對內管理上,以公司本部“王星光創新工作室”為先導,陸續在基層項目成立“劉安東創新工作室”“陳佑燃創新工作室”“焦海明創新工作室”等平臺,嚴格落實人員、經費和場所設施各項保障,鼓勵員工積極提供好點子、好建議,并建立科學的容錯機制,勠力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隊伍;在對外借力上,吸納并適時更新輪換行業知名外部專家,邀請集團內部專家對在建項目的“疑難雜癥”進行“望聞問切”,及時開出“診斷藥方”,確保各項工程順利開展。
同時,該公司深入開展“五小”創新成果比選、技術比武、技術能手評選等工作,充分調動職工創新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公司內網開辟“價值創造”專欄,集中展示基層項目的施工經驗和創新成果,真正形成一批前瞻性、可復制性、可推廣性的建設經驗,并運用官微平臺宣傳“價值創造”先進個人和優秀項目,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聚能蓄力 強化自主創新能力
校企互動科技創新交流會(劉春宇 攝)
近年來,該公司秉承“專業做精、優勢做強、協同發展、共同提升”的原則,積極健全有益于自主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推動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打開新局面。
該公司以本部技術中心為統籌,全面修訂科技研究開發、計劃、工法、專利等4項基本管理制度,相繼出版包括《房建工程設計優化實施指南》《高速公路工程量計算指導書》在內的10余本“三色指導書”,不斷夯實項目科技創新基礎,量身制定推出《科技創新考核管理辦法》,細化分解任務,合理設定指標,壓緊壓實科技創新責任,將科技創新成績納入項目年度績效考核,強力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由“軟約束”向“硬指標”轉變。
該公司大力引進高學歷人才組建高端團隊,聯合華南理工大學、貴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深化雙方在科技攻關、科研項目申報、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研發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時探索建立內外部專家兩級幫扶機制,發揮好外部專家在重難技術指導、復雜方案把控和創新成果研發中的“外腦”作用,高效推進企業重大科技獎項和高等級科研計劃的申報工作,不斷強化創新成果支撐。
高效賦能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在仁遵高速2標應用連續剛構橋邊跨直線段下承式支架非對稱懸臂澆筑施工工法(王玄 攝)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該公司致力于打通轉化和推廣應用的“最后一公里”,以在建項目為本,以解決技術難題為導向,選擇長大隧道、深水橋梁、綜合管廊等技術含量高、設計結構新、施工難度大,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項目作為科研試點和成果轉化平臺,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和先進工藝,將創新工作落到實處。
近年來,該公司深入踐行“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充分釋放內生動力,扎住項目效益流失的口袋,聯合中鐵十七局技術中心,對所屬南中高速項目大懸臂蓋梁支架體系進行優化,將單套支架原設計的240噸優化為128噸,先進工裝方面直接創效1000萬元;聘用3名房建專業設計優化顧問,對金沙教育PPP、畢節老年人活動中心等2個先行先試房建類項目進行設計指導,直接或間接創效約2000萬元;運用科技創新技術先后解決了仁遵高速2標連續剛構橋邊跨合龍、金仁桐5標婭石慶懸澆拱橋方案設計優化、地鐵S1號線跨河支架現澆等“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該公司近兩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材料順利通過稅務局鑒定,實現減稅2325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持續提升,使技術進步成為推動工程高效建設、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編輯:金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