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袁騰飛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了一頁頁紙。更準確地說,那是他近兩個月來的工作記錄:“老王、小劉、小吳”,這是他們的名字或者代號;“4帳、6隔”,這是他們的工作內容。
這一切還要從8月份新疆地區疫情防控說起。袁騰飛是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呼圖壁縣鄉村振興項目負責人,自接到駐地要求援助疫情防控電話后,便投入緊張有序的疫情防控中。在緊要時刻,使用代號,是他最高效的記錄方式。
電話響起時是凌晨3點,袁騰飛剛入睡不久。此時,項目部剛進場一個月,他還在每天忙于施組設計、工程量拆分,原本井然有序的施工進度被這個電話“打亂”。他在電話中隨即表態:“抗擊疫情責無旁貸,我們將提供人力物資等各方面資源,全力協助疫情防控!”
在簡短的電話溝通里,他已經記錄下了主要工作任務,隨即通知有關人員立刻行動。半小時后,由項目部管理人員、工人組成的80人隊伍已認領各自任務,投入搭建應急帳篷、裝卸防疫物資工作中。
“工人兄弟白天已經勞累了很長時間,還沒休息好又投入高強度體力勞動,再加上穿著防護服更讓大家不適應,何況氣溫還這么高。”剛開始那幾天,袁騰飛為大家始終捏著一把汗。
這不是袁騰飛第一次參與項目駐地疫情防控。兩年前,他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主動承擔起人員返場、駐地防疫、項目復工系列艱巨性任務。組織項目團隊協助疫情防控,是他作為項目管理人員的重要職責。
對于袁騰飛來說,組織援建防疫積累下來的一條寶貴經驗是:在第一時間核實參與人員的行程信息、健康狀況,記錄他們的分組編排、具體工作,以免亂中出錯。這樣才能做好自我防護,也是對他人負責。
基于這條經驗,工人從接到通知到投入工作,僅用了一個半小時時間。天蒙蒙亮時,他們已搭建好60余頂帳篷、清理隔離室40余間。袁騰飛的筆記本上除了核實人員信息外,還像施工日志一樣做著各項記錄。
“不愧是令行禁止、敢打必勝的鐵軍,看似簡單的勞作都讓你們組織得這么快這么好!”駐地社區工作人員對這支隊伍進行褒獎。
此時,袁騰飛在筆記本上開始了接下來工作的安排和劃分。“每天早9點各班組輪流核酸采樣。”“老王班組12人15日完成搭建70頂。”“小劉、老吳組織項目部人員提供后勤保障,每三人對接一個班組。”……僅前5天,他們就搭建了救災應急帳篷293頂,清理房舍262間,得到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和駐地社區的高度認可。
接連一個多月的疫情防控,袁騰飛消瘦了許多,握在手里的筆記本也早已被汗水浸黃,更是記得滿滿當當。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