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西北羅布泊上的哈羅鐵路到黃浦江邊無人駕駛的上海地鐵2號線,從入職時的技術員到成本部長再到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項目經理,劉向尚一步一個腳印,干一行愛一行,吃苦耐勞,10余年間,逐漸成長為地鐵通信領域的綜合型人才,成為中鐵十四局電氣化公司的一名“業務尖兵”。
找準目標、贏在“起跑線”
2010年8月,剛畢業的劉向尚就主動要求到當時艱苦的新疆哈羅鐵路項目工作。“夏天的戈壁灘地表溫度高達70多攝氏度,每天頭頂烈日施工,曬得像“碳”一樣,午飯是泡面火腿腸,吃飯時就躲在車子的背面享受著片刻陰涼,那時的生活是多么充實。”這是劉向尚參建哈羅鐵路時印象最深的場景,就是在這里,他學到了鐵道兵的品質——吃苦耐勞、責任擔當。
“在沙子中行走比在馬路上行走要累很多,走起來非常吃力,那會兒經常要在柔軟的沙子中走近20公里進行定測,最多的時候一天走28公里,走的時間長了,腳底都磨出厚厚的老繭?!鄙硖幐瓯跒┑膭⑾蛏行“锊逯沓伞爸鶢睢钡膱D紙,手里提著測量設備,在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進行鐵路通信區間定測及光電纜敷設工作。
劉向尚在現場指導工作(劉德原 攝)
他白天在施工現場,晚上在駐地學習,“兩點一線”是他基本的生活軌跡。沒有人煙、沒有信號的戈壁灘,在外人看來只有孤獨,劉向尚卻以熱愛為由,一心撲在施工和學習上,在哈羅鐵路的每一天都保持如初。
攻堅克難、敢啃“硬骨頭”
哈羅鐵路項目之后,劉向尚來到了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項目,第一次開始地鐵通信施工,這不只是他的第一次,也是電氣化公司的第一次。當時技術力量薄弱,幾乎沒有人精通地鐵通信專業,好多關鍵技術都需要邊學邊干。
劉向尚在研究圖紙(劉德原 攝)
作為技術員的劉向尚每天都拿著圖紙盯在現場,學工藝工法和控制要點。他總是一遍遍地上手操作,經常累到胳膊疼得抬不起,施工人員、設備廠家是出現在他通信記錄里最多的人,一遍遍地詢問,從無到有,從有到精,踏踏實實地進行著每一步。
平時晚上的時間他也不放過,白天工作一天,別人早早休息了,他總是拿起書本,把工作經驗總結一遍寫在紙上,記在心里。“他的辦公室經常是最后一個關燈的?!痹谕聜冄劾?,劉向尚就是個不知疲倦的“鐵建狂人”。
在不斷地施工實踐中,劉向尚一邊抓施工,一邊抓成本。他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通過比對現場與圖紙有出入的地方及時把量差匯總,對工程、物資統籌把控,每月召開責任成本分析會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按時上報項目責任成本分析及報表。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個項目要想有好的效益,除了節流,還要開源?!彼麨樯虾\壍澜煌?3號線項目節約材料上百萬元,實現大小變更16項。
在參與建設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二、三期項目時,已是項目總工的他面對項目任務重、要求高、技術人員短缺,實際工期只有半年的現狀,倍加努力。從項目進場伊始,他幾乎每天晚上熬夜加班查閱資料、編寫方案,各類施工方案總要親自審核一遍,專項方案都要親自組織實地勘察。為了編制準確的施組,他跑遍全線每個地方,走訪了全線10余家站前、站后單位,每天忙到深夜一兩點鐘是家常便飯。就是憑著這股干勁兒,項目技術人員在他的帶領下,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各個關鍵工期節點任務,并在專家評審中獲得一致好評,實現質量零缺陷,同時斬獲上海市2018年工程質量評審獎項的所有獎項。
推陳出新、重在“搞科研”
2019年9月,在上海軌道交通15號線項目擔任項目總工的劉向尚擔子更重了。全線30座車站、工期異常緊張,人員都是跑步進場。他穩扎穩打,在設計圖紙滯后、設計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技術經驗制定各項工序技術方案及交底,邊聯系指導設計出圖邊確定設備材料型號進行物資采購,使項目工程進度有序開展。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施工大干顯得尤為特殊,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疫,他每天除了參加各種會議外,還要深入現場指導大家施工,排除各種疑難問題,并根據鋪軌、裝修等單位的施工進度及時修改施工計劃,優化施工方案,爭取施工穩步推進。除了保工期,他十分注重施工質量問題。只要工藝質量不達標,他要求馬上整改,并層層追究責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一開始的技術員到現在的項目總工,劉向尚對每一項工作都精益求精,一步一個腳印,勤奮工作,有決心,敢于創新,愛企如家。能為自己心愛的工作貢獻出全部力量、全部精力、全部知識,他用自身的經歷親身為我們講述了一名“業務尖兵”的成長歷程。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