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飛越東海之濱,鷺島喜迎鋼鐵長龍。
9月28日,隨著福州方向開來的G9801次列車駛入新建廈門北站,國內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全線貫通運營,國內最大雙子型改擴建高鐵車站廈門北站新站房正式啟用。繼2010年既有廈門北站開通后,時隔十三載,中鐵建設再次建成一座廈門北站,雙子站房為鷺島再添新地標。
“我們通過獨特的人文設計、綠色設計和交通設計,為旅客帶來更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中鐵建設廈門北站項目負責人耿彬說。
古韻新潮 和美和合
新建廈門北站秉持“文化傳承,絲路遠航”的設計理念,融合了嘉庚文化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元素。弧形金屬屋面質感如綢帶,南北向56米彎弧半徑創我國沿海鐵路工程屋面彎弧之最。外立面聳立11000平米超大山形玻璃幕墻,與波浪形屋面無縫貼合。
“站內共約2000處弧形,150種弧度尺寸,造就了這座最‘絲滑柔順’的高鐵站房。”項目裝飾負責人許斌介紹。候車大廳四段式多曲面波浪吊頂綿延256米,創下全國鐵路站房公共空間吊頂弧長之最、高差之最雙記錄。
對稱分布的新老廈門北站(中鐵建設南方公司 供圖)
新建廈門北站在結構和裝飾上融入大量廈門文化元素,主站房燕尾脊、鳳凰木造型結構柱、幕墻閩南窗花、拱券鋼琴式吊頂、廈門二十名景主題浮雕壁畫,市花三角梅標識點綴其間。
綠色節能 低碳環保
漫步在換乘中心大廳,頂部的巨型天窗揮灑下片片陽光。
該天窗為中國高鐵站房面積最大的天氣感應式智能天窗,可根據實時監測的天氣變化自動開合窗戶或窗簾,為旅客帶來舒適候車體驗。據測算,智能天窗每年將減少40天通風系統運轉,相當于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排放。
由420個單重180公斤的工廠預制化模塊構成的智能天窗(中鐵建設南方公司 供圖)
車站開通投用之際,閩南地區規模最大、最先進、功能最全的iBMS智慧管控平臺正式接管兩座廈門北站的運行。“團隊發揮“中鐵芯”高端機電品牌效能,統一管控空調、照明、電梯等機電設備能耗,預計每年可為車站節省100萬度電。”項目機電負責人牛化玉介紹。
站城融合 四方通達
空中俯瞰,新老站房通過中間的換乘中心連接。該中心為福建省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十字型換乘空間,南北向連通新老候車大廳,東西向接駁公交、BRT車場,垂直向直通出站層和地鐵,可實現最快三分鐘換乘。
“現在廈門北站共有東西南北四個進站口,南北進站口與網約車、出租車、社會車輛車場相連,東西進站口與公交、BRT、地鐵相連。”耿彬介紹。4274個靜態標識、23個動態屏幕覆蓋從進站廳到換乘中心不到300米路程,方便旅客隨時查看車次動態。
新建廈門北站候車大廳(中鐵建設南方公司 供圖)
全新的交通體系,使廈門北站成為站城融合4.0時代的標志性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要。
“新站建設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青年占比超過80%。”項目黨支部書記武沖介紹。但正是這樣一支年輕的團隊,攻克沿海地區復雜地質水下超長小直徑鉆孔灌注樁施工、既有運行地鐵隧道上部3米基礎施工、大型站房狹小空間大直徑超厚壁圓管巨柱施工、大跨度不等高雙線交叉桁架拼裝提升施工等難題,首創組合式地鐵保護施工方案等54項創新施工技術,引進焊接機器人等15種智能施工機器人,開發鋼結構健康監測等9種監測系統,26個月圓滿完成站房建設。
福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開通使福州和廈門正式邁入“一小時生活圈”。線路開通后,廈門北新老站房總規模達13臺27線,預計站點年旅客發送量將達5000萬人次。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