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在血與火的淬煉中歷久彌新;有一種精神,賡續綿延,在今與昔的輝映中熠熠生輝。
站在中國鐵建成立75周年暨兵改工40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鐵道兵精神始終如同一條隱形的“線”,串起一串串奮斗足跡,一個個難忘故事,一道道薪火相傳的壯美風景。
一段“尋根”旅程
鐵道兵,一個已經消失的兵種,究竟是怎樣一個存在?
2018年,中國鐵建成立70周年之際,中鐵地產華東公司組織了一場前往加格達奇、重走嫩林鐵路的“尋根之旅”。57名職工組成的首批“尋根”隊伍從上海出發,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冰城哈爾濱,又從哈爾濱前往加格達奇。彼時在黨群部工作的楊廣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踏上這座位于大興安嶺的小城的時,天正下著雨。在鐵道兵紀念碑前,付曉明和同事們穿著雨衣,聽71歲的老鐵道兵周正英講述他們修建嫩林鐵路時的故事?!懊抗锲骄瓜乱粋€人,吃的是壓縮食品,睡的是大通鋪,最艱苦的只能截一段衣袖當褲衩,然后扛著鐵鍬繼續前進……”周正英1965年入伍加入鐵道兵9師,當時9師正在修嫩林鐵路,當兵5年,他一直跟隨部隊把鐵路修到了漠河北部西林吉。雨濕了大家的褲腿和鞋子,但是雨中的故事深深打動著現場的每一個人:“可以說是一次洗禮!鐵道兵的形象變得無比生動和鮮活,也更加可敬、可愛!”
那一次,他們還坐上了綠皮火車,到達加格達奇徒步重走嫩林線,沿著嫩林線,聽老鄉們訴說當年修建嫩林鐵路的故事,大家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份驕傲和堅定。從廣袤荒野到進入城市,從修路架橋到造房筑室,脫下的是軍裝,不變的是軍魂。
“鐵道兵是什么?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备稌悦髟谧约旱墓P記里一筆一劃地寫道。
一個“探親”故事
中鐵地產華東公司黨建品牌館的墻上,掛著一張與金華當地一戶人家的合影,這是一張特殊的“探親照”。
故事仍要從那次重走嫩林鐵路的“尋根之旅”說起。在遙遠的加格達奇的鐵道兵烈士陵園,員工們除草、獻花、緬懷先烈。過程中,所屬嘉興公司有員工找到了其中唯一的一位浙江籍烈士——毛月榮。仿佛一種召喚,一種冥冥之中的“親緣”,要讓這個“尋根之旅”更加富有意義?;氐郊闻d后,嘉興公司黨支部決定尋找這位烈士的親屬,給烈士以告慰,為烈士親屬送去一份精神關懷。
然而,僅憑借一個名字、一個部隊番號,尋找到40多年前的人,難度可想而知。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查閱鐵道兵烈士名錄、查看軍事博主博客、網絡搜索,他們終于查到毛月榮烈士祖籍,走訪了龍泉市委、龍泉市民政局等多地,最終在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城北鄉內雙溪村找到了毛月榮烈士的唯一直系親屬——已經67歲的姐姐毛金蘭。因為很早就去從軍,高中畢業的毛月榮沒有后代,為了照顧家里沒有男丁的困難,已經與姐姐結婚的姐夫自愿入贅到毛家。毛月榮的姐姐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只能藥物維持,出行靠輪椅,兒子在溫州打工。提起毛月榮,老人指著掛在墻上的烈士證明泣不成聲。八一建軍節當天,嘉興黨支部一行黨員來到毛月榮烈士的家鄉,為他的姐姐一家送去來自新時代“鐵道兵”的關懷慰問,唱起了他當年沒來得及唱給家人聽的軍歌——《鐵道兵志在四方》,并以圖片的形式記錄下了這段珍貴的往事。
一批“紅色”庭院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中國鐵建太陽城“運河·城市驛站”,來自中鐵地產華東公司杭州黨支部和皋亭社區黨支部的黨員們,正一起津津有味地聆聽安全主題“微黨課”。
“運河·城市驛站”創建于2019年,是該公司所屬杭甬黨支部結合業主需求,與上塘街道、皋亭社區協同共建的“社區黨建基地”,在開展便民服務、志愿活動的同時,也成為黨員教育的“大課堂”、社區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該公司黨委結合企業特色,利用項目架空層、售樓處舊址等持續強化“紅色陣地”建設。5年來,“庭院黨建”已在公司多個項目“落地生根”,覆蓋杭州、寧波、紹興、南京、嘉興、常州等多個城市,并且在發展中不斷迭代升級。以“庭院黨建”為聯結,露天電影、美食品嘗、健康講座等一系列有溫度、有人情味的社區活動接連不斷,打通著服務社區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這些“紅色陣地”上,一個個屬于新時代鐵建人的故事正在書寫,在“美好生活建造者”的品牌定位下,閃耀著鐵道兵文化薪火相傳的獨特文化光芒。
【編輯:楊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