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入中鐵十四局疏港鐵路項目部鐵道兵文化員工教育室,我都會有不同的心靈感觸。
鐵道兵文化員工教育室是項目部建家建線時,精心打造的企業文化窗口,記載了鐵道兵從轉戰祖國四方的光輝歷程,到集體轉業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發展壯大的不凡業績。
在這里,通過一張張已經褪色的黑白照片,我看到了從1948年到1983年底,鐵道兵戰士身背鋼槍、手持風槍,打隧道、建橋梁,南征北戰的場景。在解放戰爭時期,鐵道兵喊出“野戰軍打到哪里,就把鐵路修到哪里”的口號,保證了戰時鐵路運輸暢通無阻;在抗美援朝時期,鐵道兵用血肉之軀和頑強意志筑成“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在和平建設時期,鐵道兵“移山填海”修建的鐵路占全國新建鐵路的近三分之一,被譽為“鐵道建設突擊隊”。
為配合渡江作戰,在搶修津浦線上敵人破壞最為嚴重的淮河大橋中,通過反復研究論證,鐵道兵團決定在原橋上游30米處臨時修建一座鐵路木橋。“潛水英雄”王吉珍連續多次潛入十米多深的激流中,為及時把沉箱重新吊起移動到設計位置,由于固定7號橋墩的鋼絲繩被沖斷,他在栓掛鉤時,河底暗流涌來,潛水帽螺絲被扭掉,潛水衣被撕破,不幸被沖入木籠沉箱的空格里,獻出了年僅39歲的生命。在無數個王吉珍這樣的英雄努力下,鐵道兵戰士們經過兩個月的晝夜苦戰,500米長的淮河大橋,比預定工期提前一個月建成通車。
為保證解放軍順利進軍西北,在搶修隴海鐵路8號橋施工中,“登高英雄”楊連第機智勇敢地徒手攀上45米高的橋墩,僅以一塊木板作掩護,連續實施爆破百余次,使大橋提前20天通車;“拆卸定時炸彈大王”李云龍冒著生命危險眼疾手快、膽大心細,連續拆除定時炸彈30余枚,有效解決了工程中缺少炸藥的困難;“撲火英雄”龍均爵、“硬骨頭戰士”張春玉……
每次看到這部分內容時,就會不由自主想:鐵道兵35年歷史涌現出的千千萬萬的英雄模范,本該青春綻放的年紀,卻永遠地融入了祖國的土地,他們在硝煙戰火中搶修鐵路而拋頭顱、灑熱血,在大雪紛飛的天氣里眉毛掛雪、滿是風霜,鋪就鐵軌被凍得四肢僵硬,用血肉之軀打通了一條又一條天塹,鋪下了一道又一道康莊大道。原來,一幕幕電影中條件惡劣到無法想象、不可思議的驚險場景,都在鐵道兵昔日的時光里真實發生過。我想如果淚水能開出小雛菊,這些載入史冊的鐵道兵英雄墳前此刻也許有些許暖意。正因他們舍生忘死、前仆后繼,拿起身邊的錘子、鐵鉤,甚至是挑糧運物的扁擔、繩索,用激情燃燒的生命照耀了中國鐵建“編織大地經緯、成就美好未來”的使命。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告別軍旗,脫下軍裝,并入鐵道部成為了鐵路職工。面對嚴峻的生存考驗,我們繼續秉承“鐵道兵前無困難”“鐵道兵前無險阻”的精神,與時俱進、自強不息、搶抓機遇、勇闖新路,投入改革開放浪潮,開啟新的征程。我們將“新戰場”扎根祖國五湖四海,轉軌變型闖市場,改制重組謀發展,股改上市再騰飛,在時代的變化中把企業做強做大,經營范圍遍及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從以施工承包為主發展成為具有科研、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運營、維護和投融資完整的行業產業鏈,具備了為業主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能力,傾力打造“品質鐵建”,走在國企改革發展的前列,向著最值得信賴的世界一流綜合建設產業集團的企業愿景邁進。
今天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從“軍裝綠”到“鐵建藍”,雖然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已遠去,但鐵道兵精神依然是我們的奮斗源泉,一直激勵著新一代鐵建人奮勇前行、開拓進取,砥礪前進!我們鐵建人賡續鐵道兵“逢山鑿路 遇水架橋”的精神,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在擅長的領域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奮力拼搏的無數個“鐵建藍”身影穿梭于祖國各地的工程項目建設中,續寫著新的時代華章。
中鐵十四局疏港鐵路項目部員工能夠隨時親身感受中國鐵建成立75周年來的崢嶸歲月,每進一次鐵道兵文化員工教育室,都會從心到身地深切感悟鐵道兵精神,敢打必勝的頑強作風,以苦為榮的樂觀態度,勇爭一流的進取意識,在一次次重溫企業發展歷史的長河中立根鑄魂,學思踐悟中凝聚力量,保障了日照嵐山疏港鐵路全線開通。
在下穿瓦日鐵路框架橋頂進過程中,項目員工圍繞目標任務,遇到的“瓶頸”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迎難而上,在現場輪番盯控,做到安全生產在哪里“遇敵”,我們就在哪里“突擊”,先將預制好的框架橋置于瓦日鐵路路基處,利用12臺400噸頂鎬在6天內頂進42米,在不影響瓦日鐵路運行的情況下“梁換柱”,將框架橋嵌入瓦日鐵路路基。同時,采用橫抬縱挑線路加固工藝對瓦日線路進行加固,在現場設置防護樁、支撐樁和抗移樁有效保護瓦日線路基邊坡、防止線路橫移,最終“零沉降”完成了這一國內罕見的貨運鐵路下穿萬噸級重載鐵路施工。
在日照嵐山疏港鐵路跨青鹽鐵路轉體橋轉體施工中,由于該轉體橋施工是貨運鐵路跨客運高鐵,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對此,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開展技術攻關,反復論證方案,采用“先平行鐵路支架現澆,后平面轉體”的方法進行轉體,最終逆時針轉體58度,耗時1小時12分鐘成功跨越既有鐵路。
一群群新一代鐵建人每天都在續寫著弘揚鐵道兵精神的故事……
鐵道兵35年,為戰后國民經濟恢復作出了重大貢獻;兵改工40年,中國鐵建與時俱進、勇闖新路,走出了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75年的奮斗征程,傳承著鐵道兵精神的中國鐵建人,書寫了中國基建發展史的鴻篇巨著。展望未來,中國鐵建將承載著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希望,續寫佳績、再創輝煌。
【編輯: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