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了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那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今天,當你來到中國鐵建,會時常在某一個角落聽到這熟悉、悅耳的旋律——《鐵道兵志在四方》,每當耳畔傳來這嘹亮的、令人振奮的歌聲,我都不禁心潮澎湃、肅然起敬,我的父親曾經是一名光榮的鐵道兵戰士,在過往的奮斗歲月里,他們見證了人民鐵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豪邁史詩,見證了鐵道兵轉變為祖國建設大軍的凜然磅礴,也見證了中國鐵建四十多年的發展與成長。所以,我會很自豪地說,我是一個鐵道兵的后代。
1981年10月,父親隨著最后一批鐵道兵集體從部隊劃轉至鐵道部基建工程處,正式脫下戎裝、放下鋼槍,從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戰士光榮地成為了支援祖國大江南北建設大軍的一名普通工人。當兵時,他是連隊的衛生員,轉業后單位組建了門診所醫療部門,他繼續從事醫務工作。在我的記憶中,他不分季節,總是騎著自行車奔走在公司與家屬院之間,兩點一線,為同事和戰友們量體溫、測血壓、拿藥、打針?!罢l想到這一干就是一輩子?!彼偸钦f,“小時候就想當兵,轉業時候不舍得,雖然離開了部隊,但這些年我都一直把公司當作軍營,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以另一種方式踐行自己的人生理想?!?/p>
深耕基層四十載,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不畏嚴寒風雨兼程,40年,父親用無私的堅守默默地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黨和國家的革命事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每一項上級交辦的工作都像是他在軍營中攻堅的任務堡壘,每到一處,他都以一個老兵的軍人姿態和行事風格嚴格要求自己。
山河廣廈、國匠軍魂。那是1987年冬季,工程處接到上級指令,需要快速組建項目青年攻堅突擊隊興建京西大型綜合商業項目,父親被抽調至項目負責醫務和后勤工作,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三大難題就是項目臨近京杭運河水系,降水工作難度大;古建筑群及政府辦公建筑較為密集,位置獨特,施工平面布置難度大;基建工程處承建大型商業綜合體經驗尚不成熟,施工組織難度高。項目部燈火通明,黨員干部和一線工人日夜奮戰,后勤保障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父親不畏北京三九嚴寒,每天奔走在位于京西機關駐地與工地之間,為住在項目的同事購買被褥和生活必需用品,給感冒發燒的同事拿藥、測量體溫,那時候往西邊方向的道路還沒有今天這么寬闊、順暢,有時候項目部車輛外出運輸,他只能騎著自行車來回,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十幾公里的路程會讓父親騎上兩個小時,凍得臉都僵了,張不開嘴,說不出話來,北京12月份的寒冷天氣也能濕透后背。經過父親和項目全體青年突擊隊的不懈努力,在1988年春節后,項目攻堅團隊終于按計劃時間完成了降水任務,成功邁開了施工任務的第一步,為后續竣工交付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年11月,1963年出生的父親今年年滿60周歲,現已退休。四十余載深耕基層,用奮斗歲月鐫刻鐵軍年輪,他始終以一個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種一心為集體的創業、干事的老鐵建人的奮斗耕耘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他們這一代人總會這樣執著地去做一件事,孜孜不倦并滿腹熱情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熱血的青春去奠基祖國宏偉的改革開放事業,無怨無悔。他只是萬千中國鐵建人的一員,幾十年以來,鐵建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默默的堅守、頑強的拼搏來訴說對黨的忠誠,用自己無私的付出來回饋對祖國的熱愛。
這就是我所熟知的一個老鐵道兵的過往以及他青春時代奮斗的故事,這也是我所理解的鐵道兵精神的傳承,并不是常掛在嘴邊,父輩們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對人民鐵兵的敬畏,堅定不移地跟著黨走,與中國鐵建共奮進。很榮幸的是,如今我也是一名鐵建人,今年是我在中國鐵建工作的第13個年頭,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就在施工一線,我也做到了始終堅守在項目基層,無論在哪個崗位,我都一如既往地勤奮努力、恪盡職守,始終以一個新時代鐵兵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堅守自己的初心,不斷尋找自身的差距,在工作上勇于擔當,落實好組織安排的每一項任務。
我的父親,1981年秋,你背上行囊、離開家鄉,成為一名鐵道兵戰士。2023年,你與鐵建一同走過兵改工40周年,從工作崗位退下,繼續踐行鐵軍初心,開啟人生新征程。
【編輯:楊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