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歡,入冬了,大伙這幾天都說想吃火鍋哩!”項目部的大廚黃師傅說道。
臨近年末,我所在的中國鐵建港航局江蘇鹽城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項目正沖刺水工主體施工任務,大家都卯足了勁,盯著剩余工作忙碌不停。
一頓火鍋,既在冬日添了熱氣,也為大家補充能量,我欣然應允。
到了吃火鍋的日子,只見黃師傅手持鍋鏟,倒入辣椒段、調味料,輔之芝麻花生,不斷翻炒攪和,讓香料和油脂充分混合。稍有閑暇的同事,挽起袖子,主動幫忙擇菜洗菜。不一會兒,各色食材驚喜現身,多種蘸料碼放整齊。一切準備妥當后,更有同事將家鄉寄來的水果、腌菜擺在桌上,慷慨分享……此時此刻,因建設任務而相聚一堂的我們好似多年老友,共同舉杯、互相夾菜、開懷暢聊。
這熱氣騰騰的冬日,讓我想起了故鄉。
古都西安,不似江浙一帶氣候溫潤,這里的冬季總是寒意凜冽。與西安之冬最為般配的,當數大街小巷里沸騰的“熱氣”了。
天剛亮,城墻根老巷子里肉丸胡辣湯的蒸汽在燈下暈開,無論刮風下雨,食客們總是雷打不動地排起長隊。只見攤販從鍋里舀上一勺,撇進碗里,澆兩匙油潑辣子,醇麻鮮香的熱氣旋著厚重的碗沿涌進鼻腔,困意瞬間消散,精神頓時抖擻。黏糊的胡辣湯要順著碗壁往嘴里扒,再配上剛出爐的白饃,真讓人大快朵頤,飯量小的姑娘怕是午飯都不用吃了。
說西安是“碳水之都”,一點也不為過。晌午飯總是各色各樣的面條、松軟筋道的面皮、肉香湯鮮的泡饃……幼時記憶里,泡饃館子會發放一種“牌子”,方方正正,手掌大小,印有飯店名字,蓋上紅戳,便默認為拿取羊肉泡饃的憑證。往日里,誰家蓋房,會給干活的工人、幫忙的鄉親送上羊肉牌子,收下方牌的漢子們往往會帶回家去,和妻兒一起下趟館子。大份的羊肉泡饃,丈夫將里頭的肉片舀到妻子碗里,妻子再舀到孩子們的碗里,“理由”都是不愛吃。一份羊肉泡饃就在這相互推讓中,無聲地證明著彼此的關懷。
無論何時,這沸騰的“鄉味”一直跟隨我們,走南闖北,從不停息。而在這一口火鍋滾沸的瞬間,各色食材涌入,滿足著天南海北的不同味蕾,慰藉著一個個疲累的人兒。
“歡歡,那么瘦,多吃些肉!”身邊的同事往我碗里夾出了小山似的肉堆,還不忘叮囑一句:“小心燙啊!”
“師傅,過幾天打算做什么大餐啊?”品味著火鍋的同事們,又期待著與美食的下一次相會。
不止這一頓火鍋,回想往日,薺菜水餃、紅燒排骨、剁椒魚頭……忽然發現,在項目部那熱氣騰騰的一餐一飯,已經成為不亞于鄉味的味覺記憶,頑固而熟悉,溫情又給人力量。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