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記是不是已經退休了啊?”
“嗯,四月份就到了時間,但他還沒回家,這邊有些工作還需要他。”
前幾天,在和以前項目的同事聊天時,正好聊起來項目書記王守田的事,得知他本到了退休年紀卻還堅守崗位,驚訝之余細想倒也不覺得意外。王守田是一名老鐵道兵,1982年參軍入伍,兵改工后先后參建公司多個鐵路、公路施工項目,“不負使命、恪守責任”的傳統跟了他一輩子。
隨著聊天話題的打開,我的思緒回到了一年多前。2022年的元旦剛過,根據公司的人事安排,我調到了中鐵二十三局云南大瑞鐵路項目工作。到項目已是半夜,隔天一大早,辦公室主任首先帶我見了項目書記,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王守田,瘦瘦的身體,不小的個子,哪怕到了快退休的年紀,還是活力滿滿的樣子。
大瑞鐵路項目(大保段)是當時中鐵二十三局的重難點工程,是公認的國內艱險山區地形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一條線路,線路上的三座隧道,被國鐵集團定義為“困擾和限制大瑞鐵路大保段開通的‘三座大山’”,其中杉陽隧道和大坡嶺隧道均在中鐵二十三局承建的二標段內,是大保段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攻克難題,項目團隊在此堅守十四年之余,直面國內外罕見的施工難題,與隧道日夜不停地鏖戰……書記王守田就是其中一員。
大抵是受鐵道兵時期管理和工作作風的影響,對王守田來說,不打通杉陽隧道,不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就沒有離開的理由,這個項目進場多久,他就要在這里待了多久。
因為工作需要,我在一次查詢影像資料時,無意中看到一張王書記剛來項目時的老照片,我就拿著問他是否還記得以前的事情。他調侃地說:“怎么會不記得呢,我這都可以算是半個云南人了。”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但曾經為開展協調工作而翻過的山,走過的村莊街道,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云南的山啊,我可是一輩子都忘不了啊。”他說他還清晰地記得,2008年自己剛到項目后開展協調工作,每天四五點起來從這一個山腳爬到另一個山腳,半山腰一眼能望到的村莊卻要輾轉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那段時間項目部員工幾乎看不到他,他也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天不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來。
14年的時光里,他已數不清項目來了多少人,走了多少人了,每年看著新分配至大瑞項目的年輕人,王守田更多的是心疼,他希望他們在此鍛煉、成長,但項目惡劣的施工環境實在很難讓人堅持下去。作為項目書記,王守田把每位員工的事都放在心上,以保證“后方”的穩定,對他來說,這不僅是職責,更是使命。2021年大瑞鐵路進入攻堅時期,杉陽隧道進出口兩個工區更是遇到了國內外罕見的六級圍巖施工難題,施工中面對軟弱破碎和富水的圍巖,所有人心里都緊繃著一根弦,現場24小時輪流作業,為了保障現場施工安全,抓好資源協調和統籌管理,部分管理人員要長時間跟班。由于身體和精神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的管理人員人出現了思想波動。王守田跟他們促膝長談,講他82年入伍參軍,以及兵改工之后到過的每一個項目,講鐵道兵住帳篷、靠手抬肩扛打下的一個個攻堅硬仗。聽了王守田的故事,他們第二天又出現在隧道掌子面的攻堅一線。
在項目部,因為從事的是綜合部工作,我和王守田接觸的也會更多,對他的了解也就更深刻。去年我預備黨員轉正,向黨支部遞交思想匯報材料時,王書記拿著我的匯報材料一字一字地看,我當時也只是佩服他對待工作的認真,可沒想到他竟要求我重寫,并批評我思想匯報不深刻、自我剖析不到位。他說,加入了黨組織,不僅是身份的改變,而是方方面面的進步,要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爭做先鋒和榜樣。他的話讓我深感慚愧,更激勵著我要時刻牢記共產黨員這個身份背后的職責。
2022年3月,杉陽隧道貫通;7月,大瑞鐵路大保段建成通車,項目建設取得全面勝利,王守田當初給自己定下的任務也算圓滿完成了。今年4月,是王守田的退休時間,也是他在大瑞項目的第15年,本可以回家安享退休生活了,但因為項目需要,在退休之后,他還是選擇留下幫忙處理一些事情,善始善終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崗。
【編輯: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