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距陸地50千米開外的粵電陽江青洲一、二海上風電項目施工現場,萬里無云的藍天之下,“鐵建風電01”風電安裝船大臂高聳,一排排新組裝的海上風機整齊地矗立于海天之間,隨著海風與細浪翩翩起舞。
隨著平價時代的全面來臨,海上風電向規模化、集群化、產業化、深遠海化發展,對風電安裝船技術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月30日,中國鐵建港航局新能源公司緊跟發展形勢,對“鐵建風電01”船增加大臂工裝。歷經3個多月,“鐵建風電01”船實現“華麗轉身”。升級后的“鐵建風電01”船主鉤甲板以上起吊高度由原120米提升至143米,主鉤起吊能力為800噸;副鉤甲板以上起吊高度由原130米提升至153米,副鉤起吊能力為240噸,可具備12兆瓦及以下風機安裝能力。
升級后的“鐵建風電01”船(陳耀金 攝)
粵電陽江青洲一、二海上風電場項目位于陽江市陽西縣沙扒鎮附近海域,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海況起伏明顯,大風及涌浪頻發。該項目35米-43米水深是“鐵建風電01”船遇到的最深施工海域,11兆瓦風機也是該公司首次遇到的大兆瓦風機機型。如何克服困難順利完成“鐵建風電01”船升級后的首秀,成為擺在建設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首次安裝大兆瓦風機,面對陌生的海域、復雜的海況,建設團隊不敢大意。首先深入施工海域進行實地勘測,全面了解該海域的水文、地質等條件,反復核驗測算數據,經過一次又一次討論修正,并根據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情況,終于做出了專業詳實的施工方案。
施工伊始,風機安裝人員提前登船,熟悉作業環境,清點配齊設備物資,并安排專人實時監測氣象條件,確保抓住關鍵窗口期。為抓住短暫的施工窗口期,吊機班采取“666”三班倒的連續施工模式,甲板機艙采用“白班和值班相結合”模式保障晝夜連續施工。在風力不滿足作業條件的空檔期,建設團隊立刻組織碰頭會,對安裝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對“拔樁、DP定位、插樁、吊運塔筒、組裝扇葉”等步驟進行合理規劃,對施工工序不斷進行優化。
“鐵建風電01”船正在進行塔筒安裝(陳耀金 攝)
安裝過程中,由于船員自船舶升級工作開展初期就駐扎在船廠一線,在深入參與升級工作的幾個月中已經對船舶各項參數、作業性能了如指掌,加之項目部技術團隊為“鐵建風電01”船量身定做的吊裝方案已經經過多次模擬和論證。雖然是“鐵建風電01”船完成升級后的第一次實戰,但充分的前期準備和團隊協作讓此次吊裝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安裝團隊僅僅用時19小時就完成了三段塔筒的安裝。突如其來的陣雨讓安裝工作一度受阻,眼看成功觸手可及,安裝團隊實時監控氣象,大膽決策,見縫插針式開展作業。5月25日上午,依托“鐵建風電01”船升級后的裝備優勢,經過全體參見人員同心協力,最終順利完成首臺風機安裝任務。
經過實戰,人和船快速有效磨合,塔筒的預組裝時間由最初的10小時一節縮短為綜合耗時5小時一節;風電安裝船拔樁并抵達下一樁位完成定位站樁由最初的耗時1天,縮短為最快10小時;風機安裝也由最初長達170小時的作業時間,縮短到最快92小時即可交付驗收……施工效率比開工初期翻了一番。
“鐵建風電01”船正在進行大兆瓦風機安裝(陳耀金 攝)
此外,建設團隊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將部分原計劃在海上進行的工作轉移至陸域完成減少了海上作業時間,以“小船等大船”的思路讓運輸船“忙”起來,對中上段塔筒供貨由碼頭交貨轉變為機位交貨避免了二次倒運,大大減少了怠工、耗時等現象,通過連續供貨,保證了風電安裝船不停歇不間斷作業,為施工效率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9月18日,“鐵建風電01”船順利完成在粵電陽江青洲一、二海上風電場項目全部風機整機安裝任務。這不僅是該船完成升級后的首個實際應用案例,也為未來大兆瓦風電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了寶貴經驗,對中國鐵建港航局有效適應海上風電平價時代大兆瓦風機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