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
曾敏:為建設交通強國添磚加瓦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張子堯? 時間:2024-01-29
曾敏與團隊開展方案研究(鐵四院 供圖)
1984年出生的曾敏,今年恰好邁入“不惑之年”,這是一個充滿奮斗與拼搏的歷程,也是一段收獲滿滿、光輝璀璨的歲月。
四十歲的曾敏,依然身材挺拔,在工作中懷揣夢想,熱情飽滿。作為鐵四院橋梁院的副總工程師,他剛獲得“武漢楷模”榮譽,談及此事,他一笑而過:“從沒想過當楷模”。
高鐵大跨度橋梁的開拓者
2009年碩士畢業后,曾敏來到鐵四院橋梁院工作。恰逢國家大力推動高鐵建設,他義不容辭加入了高鐵建設的浪潮中。
剛參加工作便能有幸參與大跨度橋梁的設計,令他興奮不已。也正是發自內心對橋梁的熱愛,支持著他度過無數個加班的深夜。
第一次擔任特殊結構負責人時,他深感責任重大,常常夜不能寐,經常在夜里都在思考新的構造是否合理,新的橋梁方案是否方便實施。
“理想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曾敏曾把這句話寫在共產黨員座右銘上,也正是這份堅定和毅力,讓他在高鐵大跨度橋梁領域碩果累累,創下多項紀錄:
——設計了首座跨運營高鐵的轉體斜拉橋:杭長高鐵跨武廣客專獨塔斜拉橋;
——設計了當時國內最大跨度的公路連續鋼桁拱橋:珠海橫琴二橋;
——主持設計了搭載市政綜合管線規模最大、種類最多的大跨橋梁:廣州南沙紅蓮大橋,創造了多功能集約化大跨度橋梁的典范;
——設計完成了世界首座四線鐵路曲線斜拉橋:貴廣高鐵穗鹽路特大橋,突破了傳統鋼桁梁的單一形式,大幅節約了用鋼量,開啟了鐵路混合梁斜拉橋的新篇章。
磁浮及軌道交通的推動者
從“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到如今高鐵馳騁呼嘯而過,在追求速度的路上,曾敏從未停歇。
在磁浮及軌道交通領域,他不斷挑戰,突破極限,創下了一項項“時空加速度”:
——在長沙首次將中低速磁浮運營速度由120公里/時間提升至140公里/時,并將相關成果應用于長瀏磁浮橋梁設計;
——主持完成了時速600公里常導高速磁浮重大科研專項橋梁課題研究,成果應用于世界首條常導高速磁浮窄體車試驗線;
——研發高精度多向無極可調支座、提出超長管道橋受力體系及變形控制方法,完成了世界首條時速1500公里低真空管道超導磁浮試驗平臺橋梁設計,推動高速磁懸浮交通技術發展。
武漢光谷空軌,作為國內首條懸掛式單軌,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曾敏帶領年輕的項目團隊,歷經3年多的研究探索,突破了沒有技術標準、沒有成熟工程參考、梁軌一體高精度、開口薄壁梁變形大、一橋一景要求高等諸多難點,一邊摸著石頭過河,一邊大膽創新突破,同時精雕細琢確保安全。
隨著光谷空軌的通車,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外交部兩次向全球推薦,已然成為光谷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武漢光谷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精神載體。
綠色低碳的貢獻者
2015年,深茂鐵路獲得批復,由于地形所限,“小鳥天堂”景區所在的天馬村,成為必經之地。飛馳的列車會不會驚擾到小鳥,成為考驗鐵路建設者的難題。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絕不能因為鐵路建設,驚擾到快樂的小鳥。為此,曾敏帶領項目團隊,積極探索研究橋梁減振降噪及綠色建造技術,歷經無數挑戰和探索,終于研究設計了世界首例鐵路橋上全封閉聲屏障,保證了鐵路以“靜音模式”高速通過深茂鐵路“小鳥天堂”。
“此處無聲勝有聲”,他們的研究成果受到了當地老鄉的交口稱贊,并被海內外媒體紛紛報道。
在江夏,S122省道跨梁子湖的天子山大橋,環保嚴、功能需求全、造價控制嚴、景觀要求高,曾敏帶領項目團隊,經過反復驗證,提出“拱連梁湖”的大跨多連拱橋方案,做到了多維協調統一,最終取得了多部門認可及環保批復。
項目一方面面臨著極其緊迫的建設需求,另一方面又是國內最大跨度的多連拱橋梁,技術難度巨大,曾敏親自沖鋒在前,多次加班至凌晨思考結構方案,帶領團隊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設計任務,為打通武漢新城南向交通大動脈奠定了基礎。
為了盡量減小橋梁建設過程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他積極開展裝配式橋梁研究與應用,依托科研及相關工程案例,主編了國鐵集團《鐵路橋梁節段預制拼裝設計與施工質量控制標準》及國家鐵路局《市域(郊)鐵路橋梁裝配化技術標準》研究。
創新從未止步,他善于總結提煉,先后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6項、鐵路重大科技創新成果4項、國家級或省部級工程設計獎8項;授權的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99項;主編行業標準研究1項、國鐵集團標準1項、地標2項、鐵道學會及中國工程標準化協會標準各1項。獲“四院英才”等榮譽稱號,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鐵四院橋梁院“曾敏創新工作室”領軍人物。
【編輯: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