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積雪還未消盡,村道流水已凍結成冰,積石山地區晚上氣溫在零下10多攝氏度。積石山6.2級地震后,災區天寒地凍,受災群眾的冷暖讓人牽掛。2023年12月27日,經過9個晝夜連續奮戰,中鐵二十一局率先全面完成大河家鎮5個村25個安置點2130間板房搭建任務,使受災群眾安置工作由應急性臨時安置轉向固定性過渡安置。
“3天內完成500間安置板房。”19日中午,接到臨夏州委州政府通知后,中鐵二十一局迅速調集所屬二公司、三公司、四公司、五公司附近員工400多名和機械設備210多臺趕赴災區現場,并從蘭州、臨夏、西寧、西安、濟南等地調集500間板房,分別在梅坡村9個安置點展開板房搭建施工,解決受災群眾無房住的燃眉之急。
夜晚,大風呼嘯,呼氣凝霜,余震偶發,搭建現場燈火通明。該集團積石山抗震救災指揮部現場救援組組長張建明說,梅坡村是此次地震中受損最為嚴重的村子之一,855戶村民的房屋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村子道路狹窄,車輛難以通行,大車進不來,板房陸續運送到村口后,他們還需再用8米自卸吊車將其一間一間轉運到現場,相對于帳篷,板房墻體采用保溫巖棉,保溫和防火性能好,滿足受災群眾居住需求。
安置板房搭建(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
“受災群眾期盼的眼神是我們救援的動力。”該集團二公司蘭州新區片項目負責人莊彥喜說,接到任務后,因資源緊缺,他們連夜組織人員和車輛,拆運員工宿舍送到災區,連夜搭建板房。20日晚上,他們搭建完成160間板房,并配備了床位、被褥和火爐等基本生活必需品。這是積石山地震災區建起的第一批板房,距離地震不到48小時。
與此同時,四公司臨夏區域指揮部負責人黨振峰接到電話,立即協調項目騰出板房,19日21時從臨夏市運來36間板房。此時的氣溫已驟降至零下14攝氏度,經過一夜的搶建,首批安置板房于20日中午投入使用。在大河家鎮梅坡村一社、六社、十社找到合適的安置點后,該集團五公司于20日上午清理場地,同時組織板房及吊車等設備進場,在24小時不間斷施工下,于21日晚間完成了100間板房的搭設任務,保證了370余名受災群眾22日搬遷入住。
22日18點,中鐵二十一局在積石山地震災區搭建首批500間板房率先全部投入使用。同時,該集團二公司廣河項目部組織人員對2022年修建的健康驛站進行維修調試,共計1048間,每間3人,安置受災群眾轉移。
23日下午,該集團再次收到臨夏州委州政府通知,在大河家鎮5個村25個安置點搭建受災群眾安置板房。為確保受災群眾有地方住、有熱飯吃、不挨凍,援建人員加班加點,不分晝夜,24小時不間斷建設板房。施工高峰期,現場人員達到1200多名、機械設備330臺。其間,該集團發揮屬地優勢和項目群優勢,陸續向災區各族群眾捐助各種救災物資和生活必需品100多噸。
搭建完成的安置點(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
“在蘭州建材市場逐戶敲門,采購20類材料,于23日凌晨4點緊急送到現場。”三公司蘭永臨高速公路項目負責人王亞鋒說,一接到集團公司抗震救災現場指揮部和臨時黨工委通知,他們立即組織人員進場接通陳家村50間板房電源,連夜開挖埋設900米自來水管,修建2個水房、3個檢修井,建立3套供水應急方案,管道采用特種保溫材料,確保水管在零下20攝氏度情況下正常供水,使陳家村成為積石山災區首個供應熱水的安置點。
26日9點,大河村濱河路4號安置點80間板房搭建完成。王亞鋒說,他們昨天下午5點半一接到通知就組合4臺挖掘機和裝載機正在清理作業。該安置點原先是廢棄廠房,他們連夜清理2000立方米垃圾,碾壓平整出3000平方米地塊,組織90多名安轉工和水電工連夜爭分奪秒安裝。
從棉帳篷里搬入新房間,受災群眾陸續搬進新房間,有的布置了茶幾、藤椅、茶具、綠植,村民周在乃白還拿來孩子的獎狀貼在墻上。圍著爐子取暖的受災群眾談論著這幾日的經歷感慨萬千,他們昨天還擠在車里、圍在篝火旁、用塑料布搭帳篷取暖避災,今天就搬入新房間開始自己做飯,不必再吃泡面。
受災群眾搬進安置板房(中鐵二十一局 供圖)
與時間賽跑,該集團還為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提供技術支撐。19日,根據地方住建部門統一安排,該集團設計院安排5名技術人員趕赴災害現場,收集地震破壞力評估分析、典型房屋破壞分析、地震滑坡分析、對典型砌體結構破壞作用和此次地震有關數據等資料,為災區提供道路、市政、建筑等方面專業技術支持。同時,四公司臨夏區域指揮部以技術專家為主組成災后普查隊,于20日12點完成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崔家村136戶915間村民房屋安全等級鑒定。
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受災嚴重。四公司根據青海省住建廳統一部署,迅速抽調西寧地區單位27名技術骨干組成工作組,于19日13時許趕赴受災最嚴重的民和縣,對受災村莊受災情況進行摸排統計。他們克服房屋倒塌、建筑被毀、道路不暢、氣溫驟降等不利因素,經過60個小時連續奮戰,提前完成4個村800戶5600余間房屋的安全鑒定,為盡快恢復災后重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隨之,工作組根據前線指揮部要求,繼續奔赴前河鄉對2個村進行房屋受災情況鑒定。
26日,記者在大河家鎮梅坡村磚廠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看到,公共區域設立醫療、消防、環衛、警務、通訊和水電暖、生活物資保供等便民服務站點,就像一個小型社區。166間板房門口都配置一個消防箱,板房內爐火正旺。“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中鐵二十一局,讓我們這么快就住進了新房。”村民馬文霞說,他們一家5口是20日晚搬進安置板房,生活物資一應俱全。設置在梅坡村安置點的帳篷小學于23日正式開課,115名孩子按照高年級和低年級分為兩個班分別上課。
風雪嚴寒中,一間間板房成為受災群眾在寒冬里的“避風港”。陽光正好,積雪、結冰再厚也會融化。
【編輯:佳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