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就是我第二個家,我就得收拾利索了。”獲評十四局房橋公司天津分公司產業工人社區“星級宿舍”的產業工人吳振江分享“獲獎”感言說道。
隨著建家建線的標準不斷提升,工地這個“流動”的家也一點點地發生變遷,從臨建時的簡易工棚,到普通彩鋼板房,再到如今社區化“公寓”,“嚴管、善待、尊重,沒有民工只有員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參與建設的工友們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企業發展對參建人員品質生活的改變。
作為目前在建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鐵盾構管片箱涵預制基地,自開建以來,該分公司堅持以建設高標準的新型產業工人社區為立足點,從企業文化、職工生活、健康保障三條主線入手,將黨建工作與建家建線、勞動保護保持同軌同向,協同、聯動、系統推進,打造工地“溫馨家園”,全面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產業工人社區籃球場(顏琳 攝)
草木萋萋、 花紅草綠,樓亭水榭、園林綠野,宜學宜居宜業,這個“溫馨家園”迎來了新的家人。
產業工人社區休憩區(顏琳 攝)
硬件如何夠硬?建設過程中的每一處細節優化,企業文化每一種選材、每一處配色,每一個文字的斟酌,都記錄著高品質的“公寓式”的產業工人社區成功落地的點點滴滴。在這個占地3500平方,入住180余人的社區內,集中配餐,通過對淋浴及入住設施提檔升級,配置E家綜合服務中心,24小時便利超市,滿足工友們足不出戶的日常需求。
在基地工作之前,東北焊工老李夫妻已經在外務工十多年,待過不下二十個工地,在這里,他終于結束了冬日外出起夜和洗漱的“夢魘”,妻子接了半盆水,正往宿舍走去,一邊走一邊說,“老李就喜歡泡腳,晚上睡得好,早上更有精神,以前都要靠暖壺,現在就在隔壁,跟家里一樣。”社區用水用電統一管理,入住的每一層都配備室內共享洗衣房、洗漱間、衛生間,24小時提供熱水,在建設時細微的改變,正讓“溫暖如家”一點點靠近。
產業工人在社區生活(顏琳 攝)
軟件如何不軟?總是有來往的人員詢問道,為何取名“E家”?“E家”一是取自參建人員都是一家人,另一方面也展示出我們的社區管理走上網絡智能的“快車道”。“請掃描進行實名制登記,特別標注是否是黨員,我們將為您安排住宿及配發用餐卡。”如今的E家服務中心,恢復往日的熱鬧,00后社區管理員于恩皓正根據線上社區管理系統,有序為新到的工友們辦理入住手續。
辦理一卡通(顏琳 攝)
電子借閱、自助購藥、自助血壓測量、電子棋牌桌、吉他……24小時開放式服務中心內,可以滿足工友們閑暇生活所需。談論幾本喜歡的書籍、“比拼”幾局當下最火熱的摜蛋、感嘆幾句中年人的“血壓”,散工后的黃昏,三三兩兩的身影總能為這一方天地平添幾分“家”的煙火氣。
E家服務中心讀書角(顏琳 攝)
定期的理發服務和醫療問詢,更是最受工友們點贊的服務之一,總是能“高朋滿座”。為全方位做好社區配套管理,經過嘗試和探討,該基地引入了專業的保潔公司及保安公司,專人專崗、定時定點對社區衛生進行清掃,保安人員配合24小時“智能”監控,進行重點巡查,實現全社區無死角覆蓋管控,居住舒心又安心,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理發服務(顏琳 攝)
“5S管理是我們今年要重點推行的工作之一,本周我們的樓長一定要把這項工作一個宿舍一個宿舍抓到位。”服務中心內,社區管理員正在給社區的“樓長”開會強調本周的重點工作。
如今,依托“智慧黨建”及電子信息管控平臺,對在崗農民工黨員建立數字檔案,作為社區“樓長”亮出“黨員示范崗”身份,參與教育培訓、關愛關懷、資訊傳達、安全管理、維權咨詢等社區日常工作,“參與者”的管理力量正逐步加大,以“一區一員一樓一示范”“一張網格管治理”為切入點的社區管理模式逐漸形成。
社區文化活動(顏琳 攝)
“走過這么多項目,還是咱們這個社區最有家的味道,干起活也有勁,今年我還要叫上我們同村的人一起來這里。”歸來的工友們又帶回了新的“家人”,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更是一份鞭策。
品質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我們將持續推動集“學習園地、休閑場所、居住空間、服務基地”于一體的“幸福生活圈”的打造,以高品質的新型產業社區,切實為建設出一支具有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保障,助力管片生產高質量發展。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