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現在和我去趟現場,我們去工地巡查一圈。”7點的旭日悄然升起,熱氣在空中洶涌波動,中鐵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擴建項目部總工程師張偉準備帶著徒弟去工地巡查,而這也早已成為他每天工作的一部分。
10年來,張偉滿懷熱情扎根一線,先后參與了呼準鄂鐵、濟青鐵路,樟吉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建設,他在奮斗中磨礪增長才干,練就過硬本領,從象牙塔中的懵懂少年,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項目總工程師,以實際行動書寫青春華章。
內蒙始發惟實勵新
“想把工程干好就要接觸最核心的東西。”2014年,剛參加工作的張偉便在心中立下豪言壯志。
剛到項目的張偉,還沒來得及大施拳腳,呼準鄂鐵項目便給他上了“工作第一課”,教會了他“吃苦”。該項目位于鄂爾多斯波狀高原,屬于丘陵戈壁地區,地勢連綿起伏,長溝深壑縱橫交錯,地質復雜,環境惡劣,生活困難,水源需要到8公里外的城鎮去采取,電力也要依靠汽油發電機發電。在這里工作,不僅需要克服無水、無電、無路、無信號等困難,還要克服惡劣氣候影響。“戈壁的天說變就變,一瞬間天穹便能黑云遍布,伸手不見五指,風雪中裹挾著沙石撲面而來,打得人臉上生疼。”
張偉參建的呼準鄂鐵項目(張曉林 供圖)
在這樣的環境下,依舊有一群鐵建人不畏嚴寒,有條不紊地工作著,在狂風暴雪中燃燒著激情,讓“初生牛犢”的張偉心生感動和敬佩,在他們的感染下,本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張偉堅持了下來,并且不斷學習鉆研,在師傅的指導下,成功研發出《橋梁支座墊石預埋孔定位架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鐵路墊石施工預埋孔定位困難的問題。
“不懂就學,不會就練,咬牙堅持克服一切困難。”張偉逐漸展露頭角。
濟青再啟破浪乘風
如果說呼準鄂鐵項目教會了張偉“肯吃苦”,那么濟青高速改擴建項目便教會了他“認真負責”。
2016年,張偉調入濟青高速改擴建項目,在這里一待就是6年之久,他見證了項目從無到有的過程,項目也見證了他的青蔥歲月。
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張曉林 供圖)
初入濟青,作為當時在建的全國一次性改擴建歷程最長的項目,施工任務重,工作壓力大,面對快節奏的工作和繁多的事務,連軸轉成了他的常態,白天察看現場緊盯施工進度,晚上寫施工日志、學習施工圖紙、編寫技術方案。
張偉打趣道:“我們白天吃飯都是在現場,已經習慣了邊吃飯邊工作。”
張偉在時間的考驗中逐漸成長為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項目64km的收尾工作。面對近7000卷的檔案資料,他需要不斷地梳理、修訂、歸檔,以便做好項目方案變更以及獎項申報工作,挑燈夜戰也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飯。經過三年的準備,他牽頭項目團隊,積極參與多項榮譽申報,該項目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李春獎”、山東省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等榮譽,他也成為項目建設的中流砥柱。
樟吉揚帆賡續前行
2022年,張偉來到樟吉高速改擴建項目開始了他新的征程。作為江西省高速改擴建重點工程,業主單位對項目科技創新工作要求嚴格。剛上任項目總工程師的張偉倍感責任重大,在項目成立了創新創優工作室之后,他積極組織項目創新工作人員攻克技術難題,研發創新工藝技術。
張偉在江西省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成果推廣會上發言(張曉林 供圖)
項目建設內容中包括樁基615根,橋梁16座,需生產679片預制梁,高效標準的生產預制梁板便成了首要攻克的問題。張偉積極在網上查閱各類資料,向同行虛心討教類似生產模式,最終他從汽車流水線生產模式得到了啟發。以數智化管控系統為大腦,將梁板預制分區劃分為澆筑橫移區、澆筑區、蒸養區、張拉區、提梁橫移區五個生產區域設計,通過自行式移動臺座將其有機串聯,從而創新出“智慧梁廠成套自動化生產線”。此套生產線的應用,預制梁生產效率提高了近6倍,并在第四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中榮獲佳績。
“搞工程就要接觸最核心的東西!”這些最核心的東西往往是最堅硬、尖端和困難的,如海面上重重突起的礁石。而他猶如與礁石搏擊的海浪,憑著那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一次次迎難而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青春華章。
【編輯:敏業】
相關新聞